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12 12:1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义伶文
张岱
崇祯辛未,义伶夏汝开死,葬于越之敬亭山。明年寒食,其旧主张长公属其同侪王畹生、李岕生持酒一瓯,割羽牲一,至其陇,招其魂而祭之,并招其同葬之父凤川同食,谕之曰:
夏汝开,汝尚能辨余说话否耶?汝在越四年,汝以余为可倚,故携其父母、幼弟、幼妹共五人来。半年而父死,汝来泣,余典衣一袭以葬汝父。又一年,余从山东归,汝病剧,卧外厢不得见,七日而汝又死。汝苏人,父若子,不一年而皆死于兹土,皆我殓之,我葬之,亦奇矣,亦参矣!汝为人跋扈而戆直,今死后,忘其为跋扈,而仅存其戆直。余安得不思之,不惜之?汝未死前,以弱妹质余四十金,汝死后,余念汝,旧所俱不问,仍备粮糈,买舟航,送汝母与汝弟若妹归故乡,使汝妹良人,汝知耶,不知耶?汝母临别,言汝妹得所,当来收汝父子骸骨。今竟杳然,何耶?
余忆天下有无心之言,遂为奇谶。余四年前,纠集众优,选其尤者十人,各制小词。夏汝开曰:“羁人寒起,秋坟鬼语,阴壑鸣泉,孤舟泣嫠。重重土绣声难发,钟出峡惊雷触石。石初裂,声崩决,狂风送怒涛,千层万叠,直到樯颠柁折方才歇。”见者可谓酷。今试读之,语语皆成谶矣,异哉!今汝同侪十人,逃者逃,叛者叛,强半不在。汝不幸而早死,亦幸而早死,反使汝为始终如一之人,岂天玉成汝为好人耶?
汝生前傅粉登场,弩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无不交口赞夏汝开妙者,绮席华筵,至不得不以为乐。死之日,市人行道,儿童妇女无不叹惜,可谓荣矣。吾想越中多有名公巨卿,不死则人祈其速死,既死则人庆其已死;更有奄奄如泉下,未死常若其已死,既死反若其不死者,比比矣。夏汝开未死,越之人喜之赞之;既死,越之人叹之惜之,又有旧主且思之祭之。汝亦可以瞑目于地下矣。汝其收泪开怀,招若父同饮酒食肉,颓然醉焉。
(选自《张岱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泉:黄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日而汝又死 阅:经历
B.旧所俱不问 逋:拖欠
C.使汝妹良人 适:适合
D.见者可谓酷 肖:相似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汝开是张长公张岱家的伶人,是张岱的精神依靠,张岱在他死后收殓他,安葬他。
B.夏汝开穷困潦倒,将自己的妹妹抵押给张岱,换了四十金,但张岱后来免了这债务。
C.夏汝开所制小词,句句都成了十分应验的预兆,张岱感到怪异,无心之言往往成真。
D.夏汝开早死,张岱一方面为他而伤心,一方面又庆幸他早死,得以保存好的名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羁人寒起,秋坟鬼语,阴壑鸣泉,孤舟泣嫠。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小题4】请简要概括张岱祭奠夏汝开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shì)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________________。”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___________之词耳!岂____________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___________。”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节选自《集异记》)
【注】①旗亭:酒楼。②风尘未偶:奔波困扰,很不走运。③此诗大意为打开箱子看到朋友生前的信,泪洒胸襟。朋友在地下虽然寂寞,却可以和大文学家扬雄在一起。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共诣旗亭 诣:到……去
B.寻续而至   寻:不久
C.我辈各擅诗名 擅:擅自
D.诸伶不喻其故 喻:明白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一伶拊节而唱/位尊而无功
B.三诗人因避席偎映/因人之力而敝之
C.之涣自以得名已久/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D.皆当时之名部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小题3】按顺序填入文中划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③《巴人》《下里》
④《阳春》《白雪》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最初他们自己没有确定过高下优劣。
B.三位诗人在酒楼宴请歌妓,想通过歌妓演唱自己诗词的数量来定高下。
C.王之涣对自己的诗才颇为自负,而最终歌妓的演唱也证实了他的才能。
D.从文中可见当时诗人的优秀诗篇在社会上受到欣赏并广泛流传的情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观:看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削平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C.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小题3】对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2,3段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是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作者觉得很遗憾。
D.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指的后悔的。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小题1】郑燮,世称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第①段中摆出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文中用孔子和苏轼两例,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小题4】这封家书所谈问题是□□□□,作者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