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12 12:1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21分。
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放纵、游荡)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měi己然,虽胡氏亦然。
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訾zī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覣然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
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中,而襮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治装而归。
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注】 ①覣(wēi)然:出众之貌。②弸(péng):充满。③襮(bó):显露。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年,朋试于有司居:过了
B.若将己然浼:沾染
C.捐重币,良先生教之逆:迎接
D.邑豪以为谚:谚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谨者务多辟田殖其家②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也。
B.① 彼贤者道弸中② 以慰夫贤而辱此者
C.① 邑人訾者半,窃笑者半② 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D.① 今舍道德而荣禄与位② 顾乐之,行歌相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让胡叔才走上追随圣贤的道路,胡叔才的父母舍得花费重金支助胡叔才外出求学,这是作者认为胡叔才父母贤明的根本原因。
B.胡叔才同乡之人遇到读书人往往指手画脚,远远避开,是因为他们认为读书只会耗费资财,无所成就。
C.胡叔才第一次落第回家,遭到乡人的非议讥笑;但他的父母教导他的诚心反倒更加坚定,再次拿出巨资资助他出去求学。
D.胡叔才第二次落第后,内心痛感愧对父母,无颜回家,后来在作者的一再劝说之后,坦然醒悟,这才准备行装回去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
(2)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3)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
【小题5】原文说“独叔才之父母不然”,“然”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错误
B.陈力就列  陈:施展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扶助盲人的人
D.则修文德以来之.   修:(加强)修养,发扬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伐为  以:来
B.固而近于费 而:却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也,语气词,表停顿
D.故远人不服 故:过去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B.而不能来也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小题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B.而在萧墙之内也
C.固而近于费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攻打颛臾是错误行为,即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
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担当相应职位,才能施展才华。
C.孔子认为,辅助一个人就要扶持他,而不是纵容他的错误。
D.孔子指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

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以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释:①结夏课:举子考进士不中,退而肄业学习,称过夏,结业出学后称为结夏课。②脱屣:摆脱而不当一回事。③靳:吝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时时酿酒为______________ (2)庶几乎不负古人者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中“四方之志多乐居关中”是因为_________。
【小题3】第②段中最能概括作者与“秦中诸人”关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闲居之乐无味无得,所以造物者不吝惜。
B.闲居之乐的无味无得是超脱世俗者所追求的。
C.闲居之乐能使世俗之人放弃所争,淡泊名利。
D.超脱世俗者乐在无所贪、无所争、无所吝惜。
【小题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责生书院说①
(明)汤显祖
①天地之性人为责,人反自贱者何□?
②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治天下如郊与禘② ,孝之达也。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宝此位?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
③然则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
吾前时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来,偶读至伊尹曰③:“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乃叹曰谓之天民,当如是矣。”始知“君子学道则爱人”。故每过郡县,其长吏及诸生中有可语者,未尝不进此言。而徐闻长熊公④,爱人者也。此邑士气民风,亦自惇雅可爱,新会以南为第一县。且徘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书《贵生说》以谢之。
注①贵生书院:汤显祖谪官徐闻典史,修葺贵生书院。②郊与: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③伊尹,商汤臣,佐汤伐夏桀。④熊公:熊敏,江西新昌人,徐闻知县。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B.乎C.焉D.耳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孟、孔的话论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仁孝”的重要性
B.通过孟、孔的话强调“仁孝”的重要性,直接揭示人自贱的原因
C.用孟、孔的话阐释“知生则贵生”的道理,强调“知生”的重要性。
D.引用孟、孔的话进行对比,论述“大人之学在于仁孝”的重要意义
【小题3】分析第③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先前对生活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态度亲呢不够庄重。
B.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C.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轻视侮辱。
D.我先前对生理的规律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小题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泗滨美石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君之石,无以为之磬。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他日下宫之舃阙,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要之明神,不敢亵也。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舃’,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恐,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

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选自明朝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舃,同“磶”,承垫宫柱的脚石。阙,通“缺”。②后夔,人名,相传为舜掌乐之官。③方物,可贡的地方特产。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君之石(2)君图之(3)孟尝君泗滨人(4)天下之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使隶人敬请下执事 而君幸赵王
B.孟尝君命其石为之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命后夔取荐之郊庙 后人哀之不鉴之
D.将以为下宫舃  欲勿予,即患秦兵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2)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小题4】泗滨人“弗谢而走”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价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