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4分)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20 03:00: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归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B.①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前②以至永嘉
D.①予自度不得脱,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以兵围所寓舍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 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D 请罪于母,母不许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12分)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寻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 ①归杀: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杀”。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之后,命子拜伏尔:如此B.必有志均义敌:敌对
C.儿生一期:周年D.门前火然:通“燃”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验贪廉愚智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B.寻常坟典其视下也,亦是则已矣
C.儒雅之罪人精思傅会,十年
D.亲表聚集,致宴享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小题4】(小题4)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A.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C.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D.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4分)
译文: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4分)
译文: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