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砺,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的砺:明亮鲜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其相之欢得: 投合
B.子春以其职事京师走: 离开
C.天下之也冲:交通要道
D.而又于其职协:配合协调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3分)
①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子春的陈述流露了其三人建造东园的自豪感,让人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东园无法言说的美丽。
B.欧阳修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景象,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C.许子春认为,四方人士天天前来东园游览,他们三人总会离开,也为让后人知道东园的来历,有必要作文留念。
D.许子春从昔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3分)
(2)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3分)
(3)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25 01:4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徘徊,盘桓),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 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延凉飔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揭:为……做标志。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借取。
D.虽推以与人推:推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以蔓药覆之以相如功大,立为上卿
B.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踽踽焉、洋洋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3分)
①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②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③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④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
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浇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让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小题5】(1)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3分)。
疏 水 为 五 派 注 沼 中 若 虎 爪 自 沼 北 伏 流 出 北 阶 悬 注 庭 中 若 象 鼻 自 是 分 而 为 二 渠 绕 庭 四 隅 会 于 西 北 而 出 命 之 曰 弄水 轩。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
②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小题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