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题
(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7 04: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惘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前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夫列子御风
D.太子乃见王   失其所,不知
【小题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坏堤防、陵谷包:淹没
B.相而成俗比:勾结
C.观其激作相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犯:冲突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李膺、杜密、范滂、张俭党臣以为布衣交尚不相欺
B.因其入而导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C.臣闻事有若缓其变甚急者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D.本矫拂世俗之弊具沛公言报项王
【小题3】(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小题4】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获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滚压场中,视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但作种之谷,恐磨去壳尖,减削生机。故南方多种之家,场禾多藉牛力,而来年作种者则宁向石板击取也。
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用扬法,即以扬麦、黍者扬稻,盖不若风车之便也。
凡稻去壳用砻,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燥干之谷入碾亦省砻也。凡砻有二种,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质多用松),斫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斜齿,下合植榫穿贯上合,空中受谷。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乃尽。凡木砻,谷不甚燥者入砻亦不碎,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一土砻,析竹匡围成圈,实洁净黄土于内,上下两面各嵌竹齿。上合空受谷,其量倍于木砻。谷稍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土砻攻米二百石,其身乃朽。凡木砻必用健夫,土砻即孱妇弱子可胜其任。庶民饔飧皆出此中也。
(摘自《天工开物·粹精第四》)
注释:①稿:谷类植物之茎,即秆。 ②霁:天晴。③穰(ránɡ):庄稼丰收,指谷粒饱满。④砻(lónɡ):去掉稻壳的碾磨型农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视:比较
B.而来年作种者则向石板击取也宁:宁可,宁愿
C.南方用风车扇去尽:都,全部
D.谷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稍:逐渐,慢慢地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量倍木砻以其无礼
B.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尽今其智反不能及
C.即扬麦、黍者扬稻比去,手阖门
D.孱妇弱子可胜任天之苍苍,正色邪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水稻脱粒技术的一组是
①束稿于手而击取 ②以木桶就田击取
③场禾多藉牛力  ④北方稻少,用扬法
⑤去膜用舂、用碾 ⑥两扇皆凿纵斜齿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4】(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水稻的不同脱粒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或因天气而别,或因地域而别,或因用途而别。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水稻收获季节,男女老幼或收割、或脱粒、或攻米的劳动场景。
C.留作种子的水稻,一般不用石磙在场中碾压,最好在石板上摔打,以免磨掉壳尖,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D.“砻”是用来加工稻米的工具,木砻比土砻耐用,加工出的稻米质量也好,但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4分)
(2)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3分)
(3)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