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选自《孟子·离娄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25 12:5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为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慑,恳乎其诚自有也,觉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与阴阳化也,匆匆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迷乎其志气之远也,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就就乎其不肯自是,鹄乎其羞用智虑也,假乎其轻俗诽誉也。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之谓至贵。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师,去其帝王之色,则近可得之矣。

(《吕氏春秋·下贤》)

【小题1】对“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一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也不屑于傲视那些有道的士人。
B.长得不像君主的人也傲视有道的士人。
C.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
D.君主中不贤明的也和有道的士人一样傲慢。
【小题2】在作者看来,君主要成为帝王,对待“有道之士”应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但他们的处事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4】本文的主旨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这是从一个贤明的君王角度来说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⑤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闽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⑥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⑦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 ①阸(ài),阻隔。 ②絙(gēng),粗绳。 ③衡缩蟉(liù)糅,水势曲折奔流。④破溺,船破溺水。 ⑤陿,狭。 ⑥嵚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 ⑦埃壒(ài),尘埃、尘世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相无间断属:连接
B.其途或逆坂如絙缘:攀援
C.汉尝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处:安置
D.人以屋室巨丽相 矜:骄傲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之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的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D.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 “道山之亭”的胜景,
以表现 “其志壮哉”。
【小题3】下列对本文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铺张渲染闽地“远且险”,从“陆出”和“溪行”入手写,写山路与“土人”、溪流与“生而习水者”。
B.文章思路缜密,介绍闽地山水之险和福州民俗风气,为程孟师“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作铺垫。
C.文章末段称赞程孟师,介绍其辗转任职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暗示他仕途坎坷,含蓄蕴籍。
D.本文没有单刀直入介绍程孟师的业绩,而是纡徐曲折,写出其不畏险远,抗思尘外,做出政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2)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七夕
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凫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又以箓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効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
(选自《东京梦华录》)
注①磨喝乐: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后成为儿童玩具。
②笑靥儿:一种食品名,人形。
③方胜: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的一种首饰。后借指这种形状。
④风流: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对数千者直:价值
B.饰以金珠牙翠或:有的
C.効颦磨喝乐盖:通“盍”,何不
D.数内有一对介胄者被:穿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小塑土偶耳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有所不得已
B.如捺香方胜类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C.今通俗书之妪每谓予曰:“某所,母立于兹。”
D.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闻道百,以为莫己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七夕之时,北宋东京汴梁的风俗人情,尤其一种的叫做磨喝乐的小巧的泥塑土偶让人称奇,人们用雕镂的木料加以彩绘,并配上栏杆做成底座来安放。
B.有的磨喝乐价值很高,宫中及富贵之家以至百姓人家都准备应时物品作为陪衬,如“水上浮”、“谷板”、“花瓜”、“果食”等等。
C.对商家在一斤果食之中放上门神模样的“果食将军”这一习俗流传的由来,作者并不知情。
D.七夕前的三五日,京城内热闹非凡,小孩子大抵都要买新荷叶拿在手中,像是要模仿磨喝乐的模样,但是又不像,反而弄巧成拙,让人笑话。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向
【小题5】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4分)
译文:
(2)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3分)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论

(宋)苏洵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

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

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

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従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有大,有小知 知:通“智”,智慧
B.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四海 被:覆盖
C.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而成功博也  约:节约
D.与左右誉阿而即墨者几人  毁:诽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贤人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俨其若君父之威     即今之傫在墓者也
C.而人不知吾不知其九也 不知东方既白
D.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功不成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将治国者分为“圣人”“贤人”“愚人”三个层次,目的是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运用比喻论证,提出论题:治国不能只凭“雷霆轰轰”,而应“用其明”。
C.后三段作者扣住“精”字,反复论证了愚者“功不成”是因为“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
D.文末以举其一而可知九的道理,强调了齐威王“易知而精之”,含有明显的讽谏意义。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雷霆日轰轰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
(2)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既 不 能 常 又 不 能 时 悲 夫 殆 哉 夫 惟 大 知 而 后可 以 常 以其 所 及 济 其 所 不 及 而 后 可 以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