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与狐为友者,天狐也,有大神术,能摄此人于千万里外。凡名山胜境,恣其游眺,弹指而去,弹指而还,如一室也。尝云:“惟贤圣所居不敢至,真灵所驻不敢至,余则披图按籍,惟意所如耳。”
一日,此人祈狐曰:“君能携我于九州之外,能置我于人闺阁中乎?”狐问何意。曰:“吾尝出入某友家,后庭丝竹之宴。其爱妾与吾目成,虽一语未通,而两心互照。但门庭深邃,盈盈一水,徒怅望耳。君能于夜深人静,摄我至其绣闼,吾事必济。”狐沉思良久,曰:“是无不可。如主人在何?”曰:“吾侦其宿他姬所而往也。”
后果侦得实,祈狐偕往。狐不俟其衣冠,遽携之飞行。至一处,曰:“是矣。”瞥然自去。此人暗中摸索,不闻人声,惟觉触手皆卷轴,乃主人之书楼也。知为狐所弄,仓皇失措,误触一几倒,器玩落板上,碎声砰然。守者呼:“有盗!”僮仆坌至,启锁明烛,执械入。见有人瑟缩屏风后,共前击仆,以绳急缚。就灯下视之,识为此人,均大骇愕。此人故狡黠,诡言偶与狐友,被提至此。主人故稔知之,拊掌揶揄曰:“此狐恶作剧,欲我痛君耳。姑免笞,逐出!”因遣奴送归。
他日,与所亲密言之,且詈曰:“狐果非人,与我相交十余年,乃卖我至此。”所亲怒曰:“君与某交,已不止十余年,乃借狐之力,欲乱其闺阃,此谁非人耶?狐虽愤君无义,以游戏儆君,而仍留君自解之路,忠厚多矣。使待君华服盛饰,潜挈置主人卧榻下,君将何词以自由此观之,彼狐而人,君人而狐者也。尚不自反耶?”此人愧沮而去。狐自此不至,所亲亦遂与绝。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庭丝竹之宴预:参加B.诡言偶与狐友忤:抵触
C.欲我痛君耳抶:鞭打D.君将何词以自文:使……华美,有文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狐狸的“大神术”的一组(3分)
①凡名山胜境,恣其游眺    ②后果侦得实  ③虽一语未通,而两心互照 
④余则披图按籍,惟意所如耳  ⑤ 共前击仆,以绳急缚    ⑥遽携之飞行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人请求狐狸施展神通,把他带到那家主人爱妾的闺房中去。狐狸对他的做法并不满意,沉思很久以后,假意答应他。
B.狐狸将此人放到那家主人的藏书楼中。他在黑暗中看不见东西,听不到人的声音,四下摸索,摸到的都是书籍,这才知道被狐狸耍了。
C.此人非常狡猾,在被抓住以后,撒谎骗人。那家主人相信了他的谎言,以为狐狸是在和他开玩笑,于是派人将他送了回去。
D.此人在听了朋友义正辞严的批评之后,深深感到惭愧和沮丧。虽然狐狸对此并不在意,原谅了他,待他还和以前一样,但他的朋友却和他断绝了来往。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狐果非人,与我相交十余年,乃卖我至此。(3分)
译:
(2)由此观之,彼狐而人,君人而狐者也。(3分)
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9-10 12:30: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墙往往而是_________(2)一日,大母余曰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来于秦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    ③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④使不漏  ⑤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⑥将牖,无所不快 
⑦亦足以称快世俗 ⑧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⑨变化疏忽,目,不可久视 ⑩成以其小,
A.①③④/②⑥⑨/⑤⑦/⑧⑩
B.①③④/②⑥/⑤⑩/⑦⑧⑨
C.①③④/②⑥⑤⑧⑨/⑦⑩
D.①③④/②⑥/⑤⑦⑩/⑧⑨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________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C.妪,先大母婢也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小题5】以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庭中始为篱,为墙。已:不久
B.客逾而宴。庖:厨房
C.去,以手阖门。比:比较
D.令人长不自禁。号:哭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指叩门扉曰臣险衅,夙遭闵凶
B.先妣抚甚厚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C.家有老妪,尝居此州司临门,急星火
D.汝姊在吾怀,呱呱泣涂有饿莩不知发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分)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文断句,只断6处。(3分)
余 读 归 震 川 文 之 为 女 妇 者 一 往 情 深 每 以 一 二 细 事 见 之 使 人 欲 涕 盖 古 今 事 无 巨 细 唯 此 可 歌 可 泣 之 精 神 长 留 天 壤
(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人之死视:看待
B.而又有剪发门杜:关闭
C.非常之谋难于发猝:立即
D.忠义于朝廷暴:显露,表彰
【小题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不能容于远近
【小题3】下列句中对词语活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木箱子装
B.尽其天年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尽
C.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对待奴隶一样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
【小题4】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的纷纷变志与五人的为大义而赴死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问句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死得其所。
C.在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3小题,共8分)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2分)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2分)
(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①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②。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②镒,古代重量单位。24两为一镒,一说20两为一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封汝则:如果
B.而越人信机:吉凶之兆
C.见一丈人,小船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
【小题2】 以下句子和例句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
A.我决起
B.泉涓涓始流
C.举世非之不加沮
D.天柱高北辰远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古人“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 ④ ⑤
B.② ③ ⑤
C.② ④ ⑥
D.① ③ 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小题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梅直讲

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然,不容何病?不容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非亲旧为请属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梅尧臣任参评官。②请属:请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窃周公之不遇 悲:同情
B.其后益 壮:强壮
C.非左右为之先   容:介绍,推荐
D.人不可以富贵   苟:苟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不容何病   夫天下不能容
B.执事爱文 闻名而不得见者
C.非亲旧为请属   苟其侥一时
D.不容后见君子   意其飘脱去世俗之乐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小题4】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二名是实力所致,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