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日:“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日: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日:“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节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颔:点头
B.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意:料想
C.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看待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先生祠堂在焉②因致礼焉,遂行
B.①若非钓台耶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呼舟子劳以酒②于是乎并以耳游
D.①汉严先生隐处也②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中,都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3分)
A.①钓台在浙东②舟行万山中
B.①倒影水中②如振衣最高处
C.①返坐舟中②应在是地
D.①舟泊前渚②舟发自常山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总算如愿以偿。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9-23 12:3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乘于河内;河东凶亦。察邻国之政,无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也。”

曰:“王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收成不好,荒年
B.直不百步耳,是亦也 走:逃跑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同“捡”,拾起
D.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错过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来之  申之孝悌之义
B.填然鼓 斯天下民至焉
C.察邻国之政,无寡人之用心者 王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河东凶亦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最后一段文字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实行王道从而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同类题2

文言文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①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
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詹②。叔詹闻之,自杀。郑持叔詹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子玉:春秋时楚令尹成得臣,字子玉。   ②叔詹:春秋时郑国公子,郑文公的弟弟。晋公子重耳流落到郑国,郑文公不加礼遇。叔詹劝郑文公善待重耳,郑文公不听。叔詹又建议杀了重耳,以免成为后患,郑文公还是不听。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其不其言用:采纳,听取
B.让责子玉让责:让人责备
C.乃令使谓秦穆公间:暗中
D.君何不郑解:解除围困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能战胜安唯圣人予之及于死
B.我击外吾还也
C.子玉败而归然五人当刑也
D.子玉犹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泣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文段,回答问题:
(一)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二)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 《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俯冯夷幽宫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B.①二客予过黄泥之坂②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C.①安所得酒乎②道士笑,予亦惊寤。
D.①归谋诸妇。②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2】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鱼虾而友麋鹿  ④徐孺陈蕃之榻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小题3】下列对《后赤壁赋》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小题4】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分)
(2)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3分)

同类题4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比去,以手阖门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距关,毋内诸侯 /来吾道夫先路也
【小题2】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秦孝公据崤函之至于颠覆,理宜然
B.则胜负之,存亡之理景公召而之曰
C.因利便,宰割天下彼垝垣,以望复关
D.非能水也,而江河可以横峨眉颠
【小题3】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填然鼓,兵刃既接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犹且从师而问则将用彼相矣?
C.冰,水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天下笑
D.作《师说》贻之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客有吹洞箫者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⑦甚矣,汝之不恵  ⑧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⑨而彼且奚适也    ⑩是社稷之臣也
A.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⑩B.①⑩/②⑨/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⑩D.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小题5】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译为“为什么……呢”)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C.无乃尔是过?(译为“难道……吗”)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用来……的人”)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万木图》序

杨士奇

⑴《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⑵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⑶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⑷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小题1】第⑴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小题2】对第⑵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相食”勉强活命。
B.“种树换粮”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愧耻为辱之心”。
C.“不登记姓名”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忠厚委曲”。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万木”的由来。
【小题3】第(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序”,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