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县令丞薄史题名碑记
【明】边贡
武乡吴候令阳信,以最①称。收令与丞与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日:“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令安得斯人者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③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日:“某也,桌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桌也,某也,则日:“是某也,三老④役焉,某也者廷掾⑤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桌也,则出口唾焉,日:“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恕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吏氏喟焉,日:“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日:’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 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恩之日:‘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嚣,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回,其政也仁以明.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恩焉,泣焉,厥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注】①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②若:和,与。③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④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⑤廷掾:县的佐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众也焉漠:冷淡B.无以告野史氏:有人
C.某者乎循:遵循 D.有父母之焉道:风尚
【小题2】下列都属于阳信父老对历届官吏的评议的一组是(   )
①是某也,真父母也    ②今安得斯人者焉
③其心也直以恒 ④又恶用记乎哉
⑤则出口唾焉 ⑥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词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
(2)恶用是碑也乎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30 09:2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小题2】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长沮,桀溺耦而耕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耰而不辍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小题3】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小题4】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2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第一天。
B.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犹然:尚且还。
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羊角:指旋风。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数数:拼命追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蟪蛄不知春秋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B.未有知其修者   小知不及大知
C.绝云气,负青天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若夫乘天地之正 聊乘化以归尽
【小题3】选出与“奚以知其然也”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百岁为春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D.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小题4】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彭祖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彭祖活了八百岁,世人与他相比,显得可悲。
C.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是说彭祖与大椿相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相比,也感到可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
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②劬瘁:辛劳,劳苦。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造:拜访
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甫:刚刚
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恨:遗憾
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拳拳:恳切,诚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固已安矣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①某急诣寇所,实告情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祝生“事母至孝”的一项是
①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②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
③生乃投拜 ④代母执炊,供翁媪
⑤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   ⑥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如知道害他的鬼的姓名,只要得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到寇三娘家,请求帮忙。寇家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就可以投胎再生,坚决不给。没得到解药的祝生被同年背着回家,快到家门时就死了。
B.寇家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几天后,三娘就要借“家中无人照顾,还是让我早点回去吧”的理由回祝家,回家前,特意给娘家叩头。可见,三娘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顺。
C.祝生虽中水莽草毒而为鬼,但他没有像其他鬼一样找人代替自己,而且他还非常憎恨那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因此开始驱鬼,救了很多人。
D.祝生的善行感动了天帝。天帝任命祝生做四渎牧龙君,祝生和三娘都得道成仙。最终,祝生的儿子经寇家同意后,将三娘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3分)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4分)
(3)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六七十
A.有朋自远
B.太行、王屋二山,七百里
C.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能成
【小题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小题4】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
【小题5】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被称道
B.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责罚
D.下流多谤议     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B.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可以濯吾缨
D.乃如左丘无目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常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