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被称道
B.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责罚
D.下流多谤议     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B.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可以濯吾缨
D.乃如左丘无目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常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8 01:50: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祖本纪
司马迁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高祖为人,隆准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徭咸阳,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诸吏,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常徭咸阳,观 纵:听任。
B.高祖为亭长,素诸吏 易:交换。
C.吕后因:给……吃。
D.如父言,不敢忘德 诚:果真。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所以贵,乃此男也 乡夫人婴儿皆似君
B.高祖狎侮请客 吕公目固留高祖
C.绐为谒曰“贺钱万”  吕公女吕后也
D.隆准龙颜   仁爱人,喜施
【小题3】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刘季雄心勃勃的一组是(   )
①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②大丈夫当如此也
③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④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⑤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⑥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A.②④⑥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相貌的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乱,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吕公最终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3)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B.司马,是古代的军官,分左右司马,执掌军政。西周始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
C.东向坐,是古代室内最尊的座次,其次是北向坐,再次是南向坐,最卑是西向坐。
D.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参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赐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长中,表现了他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爱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项羽之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夜围南出     溃,击溃,击退。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这里指惊吓后退。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表示被动。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悬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即项氏,名籍,字羽。在古代,达官显贵除了姓名以外,往往都会有字,称呼对方的字,被视作礼节的象征。
B.山东:古代崤山以东的大片地区,即今天所说的我国山东省。
C.亭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设亭长。刘邦年轻时曾担任泗水亭长。
D.骑司马:骑兵将领官名,是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建立郡国后采用的新的军事官职。这类官职还有如大将军、上将军、都尉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把项羽突围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是为了表明战争的严峻形势和项羽的危险处境。
B.项王率部突围时迷路,农夫骗他,指向左边,他便不假思索地驰向左边,表明他是一个容易相信他人、头脑简单而毫无主见的人
C.“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的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是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公孙)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於君,桓公以霸,亦上僭於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於民。 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於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於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馀。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曰:“今臣弘 罢驽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 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 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间,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 病有瘳,视事。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B.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C.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D.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各时代所指的三个官职有差别,汉朝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B.陛下,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其的敬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臣子向天子进言时所处位置,意为处下位以示敬重。
C.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周朝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朝、汉代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简作乞骸。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谦让友善。用自己的俸禄接济亲友故旧,即便遭遇好友的指责,他也不加辩解,认为好友说得有理,并向皇上称赞好友一片忠心。
B.公孙弘躬行节俭。自己盖布被、食一肉脱粟之饭,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C.公孙弘多嫉恨之心。对那些与自己有隔阂的重臣,表面上宽宏,暗地里却加以陷害,主父偃 被杀、仲舒遭流放都有公孙弘的原因。
D.公孙弘深得皇上器重。遭好友汲黯在皇上面前指责,却愈受皇上恩宠,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 反,他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2)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喻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②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了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顶伯欲活张良,夜件见良,因以文谕顶羽,顶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②“徵”:即“征”。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 组:羁押
B.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父老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D.沛公其计 然:认为……正确,同意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人己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B.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亚父(《鸿门宴》)
C.沛公从百余骑,驱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鸿门宴》)
D.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
A.鸿门宴前夕,项王的军队说是四十万人,其实达到百万。沛公的军队说是十万人,其实也有二十万,但沛公还是不如项王有实力。
B.刘邦善于釆纳下言。他釆纳张良之计,说服秦将放弃抵抗;又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不入驻秦宫室,封好财宝府库,还军霸上,这成为他后在“鸿门宴”上向项羽解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C.秦朝的百姓也因为秦统治者的暴虐统治而痛苦不堪,只要有人扶义而起,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拥戴他成为新的统治者。秦王朝的灭亡,很好地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对照《鸿门宴》,我们可以知道,项羽最后失败,固然与他“为人不忍”、放虎归山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不得人心,使得他在“项刘相争”中,在人心向背上处于下风。
【小题4】请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句子及教材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