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疾病婴:缠绕
B.蒙国恩寻:不久
C.不名节矜:夸耀
D.臣微志听:倾听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险衅,夙遭闵凶猥微贱,当侍东宫
B.臣进退,实为狼狈报刘日短也
C.岂敢盘桓,有希冀皇天后土,实共鉴
D.州司临门,急星火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小题3】(小题3)《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⑤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3⑤B.246C.1②④D.35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情况下,坚决放弃飞黄腾达的机会,选择了徇私情尽孝心,感人至深。
A.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这是陈情不仕的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斥责化为同情怜悯。
B.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给下文留下悬念。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却两情毕现。
C.针对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就是儒家的“以孝治天下”。说刘病一节,写得委婉动人,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D.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大做文章。作者在终养祖母有碍报效国家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6 02:3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催    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日:“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阳城以拙蒙赏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其制稍异于前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为令之难,难于催科。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者,其名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闻名
B.未有知其者 修:美好的样子
C.此小大之也 辩:同“辨”,分辨
D.乎内外之分 定:认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其名鲲 自令放
B.奚以知其也日影反照,室始洞
C.五百岁为春 但刘病日笃
D.有鱼置杯则胶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2分)
A.而一国者B.故述往事,来者
C.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D.太上不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大志辩”,“小”和“大”是有区别的,但从全文看,“小”和“大”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差异,都“有所待”。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是对偶,本节其他的句子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有节奏感。
C.在表现手法上,注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形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时,学鸠以轻蔑的口吻来责问对方鹏,这种狂妄无知的特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D.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四种人,宋荣子“犹然笑之,说明他做到了无功无名,已经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蹑足行伍之间  (2)数百之众  (3)非于九国之师也 (4)与陈涉度长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以为轮B.会盟而谋秦//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C.追逐北//则师焉D.然陈涉牖绳枢之子//而此独以
【小题3】下列各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的一组(  )
A.非銛钩戟长铩也//而耻学
B.今其智反不能及//而陋者以斧斤考即而求之
C.师道不传也久矣//赵奢伦制其兵
D.涵澹澎湃为此也//锲舍之
【小题4】选出下列各组句式相同的一组(  )
A.蹑足行伍之间//石之铿然有声者B.余威震于殊俗//古之人不余欺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蚓无爪牙之利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而笑李渤之陋也
【小题5】翻译句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题6】结合课文内容简要阐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大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