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1分)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校省李靖骤其才(称赞)
B.及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同“返”,返回)
D.俄病矣(死)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长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小题4】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小题5】将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今日也,受吊不受贺。(3分)
②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3分)
③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04 03:1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冬,上在邯郸。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
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军遂败。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陈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游行:流动袭击
B.不下,攻之残:杀戮
C.不己功伐:夸耀
D.观其蒯彻之说距: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世或韩信首建大策②越国鄙远
B.①告信欲反状吕后②至激义理者不然
C.①与萧相国谋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D.①酬功报德者②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世人有的认为,卢绾仅仅凭与高祖是里巷旧邻的交情,就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分奉朝请,高祖确实有亏待韩信的地方。
B.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死。春季,正月,舍人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
C.司马光认为,高祖早在韩信被杀之前就已经有诛杀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当时力量还做不到罢了。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就没有什么可依赖之处了。
D.太史公司马迁认为,韩信对汉家的功勋,本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可惜他在天下已定之时,图谋叛逆,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斩灭宗族这一理所当然的下场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3分)
(2)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
(3)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李姬传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中郎:指东汉蔡邕。邕好辞章,精音律,亦工书画。因他曾官左中郎将,故称蔡中郎。
②锾huán:古代重量单位,或说等于六两,或说等于六两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清议所斥清议:正直言论
B.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论:定罪
C.乃假所善王将军假:假设
D.侯生下第下第:乡试未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姬为其养女不足为外人道也
B.以金三百锾以勇气闻于诸侯
C.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开府惭且怒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B.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C.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D.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随园记
(清)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会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①,禽鸟厌之,不肯妪伏②,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③。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注】①嚾呶,叫喊吵闹。②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③宦窔: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溷厕,东北角设厨房。此即代指这些设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未尝也往:流逝B.日与其上高山徒:随从
C.圣人无师常:经常D.后三十年,会江宁宰:做县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清凉山南唐避暑所/冰,之而寒于水
B.织造隋公当山北巅/巫医乐师百工
C.余恻然悲/抱明月长终
D.余竟一官易此园/故为之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写出随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在登上小仓山之后更加被凸显出来,写金陵周边的名胜,是为了突出“随园”美景更胜一筹。
B.文章第二段中“随其高……”一段文字,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了十个“随”字,除了具有强调作用外,更把本文文眼“随”字凸显出来。
C.文章第三段作者写到“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舍官而取园”的原因主要是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D.文章先历叙园的地理位置,接着便处处扣住“随”字,写葺园的经过与自己的趣味,表现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①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② 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③ ,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客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
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①留侯:张良,字子房,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凭借功绩被封为留侯。
②圯上老人:张良在卞邳时,在圯桥上散步,遇一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替自己穿在脚上,经过反复考验,见他能忍耐,遂授予兵书。相传即《黄石公兵法》。良以此成大业。
③贲、育:孟贲、夏育,战国时著名武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
C.故深其少年刚锐之气折:折服
D.非有生平之素:旧交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故加之不怒蟹六跪二螫
B.事甚怪孰能讥之乎
C.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愿十五城请易璧
D.勾践之困会稽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 )
①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②郑伯肉袒牵羊以逆③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④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⑤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⑤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留侯寻人刺秦、圯上受书、辅汉建功的三段经历,紧紧围绕“忍”字进行论述,三段经历分别体现张良的“不忍”“能忍”和“用忍”。
B.作者指出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世隐君子,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鬼神论”
C.作者列举了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等人的例子,以此反衬留侯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正所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D.作者认为“忍”的内涵,首先要有度量,能“下人”,二是,“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因此,“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还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