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戆窝记
方孝孺
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聪慧可喜。可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
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此皆流俗所谓戆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为重,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彼岂用区区之才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也。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材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譬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人君无可畏者在其侧,欲无危败难矣。
余少慕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今也天子近代之弊,立谏诤,风厉在位,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
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乎?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获见于用也。然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使长孺、子布为布衣,亦将闻于时、传于后,其肯泯然与庸众人等乎!君居其名、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于世者,是亦余之所慕者也,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负气:恃其意气
B.今也天子近代之弊惩:戒止
C.君居其名、其道师:学习
D.以其节之足也尚:同“上”,上升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的一组是(  )
①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
②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
③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
④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
⑤有志者不累乎用舍
⑥立谏诤,风厉在位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一开篇便提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可谓振聋发聩、先声夺势,也定下了全文激昂的基调。
B.作者表明仰慕古之戆者的心迹, 表达了欲与“长孺”、“子布”结交而不可得的遗憾。最后, 表达了对同乡的赞美之情,并且想要造访倾谈。
C.作者对流俗所谓的“戆人”作了定义,他们不取合当世,不阿附权贵,遇到事情就争论不休。
D.作者以“甘脆之味”、“姜桂之和”来分别喻“材智之士”和“气节之臣”,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别有韵味而又富于理趣。
【小题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4分)
②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7 03:5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凡变矣再:第二次。
C.一日,大母余曰过:来看望。
D.比去,以手门阖:关闭。
【小题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先妣抚甚厚  儿成,则可待乎
②娘指叩门扉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境。
B.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小题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分)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2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8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锻炼:打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可以意于物寓:寄托B.亦以寓意焉耳聊:姑且
C.然至其留意而不释:解释D.然而不复念也去:消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儿戏害其国有尺寸之地B.轻死生重于画与赢不助五国也
C.然人取去天下笑D.譬之烟云过眼始臣解牛时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阮孚之放也,而好梁君臣之首
B.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忧劳可以
C.吾富贵而厚于书以无入有间
D.庶几全其乐而其病也盖失强援,不能独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C.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D.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小题5】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怵然为戒,视止,行为迟。(3分)
解释加点词:虽然      难      视止: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分)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情采(节选)

刘勰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注①诸子之徒:承上“辞人”而言,指汉以后的辞赋家。②鬻声钓世:指沽名钓誉。③轩冕:轩,有帷幕的车。冕,礼帽。借指官位爵禄。④皋壤:水边的原野,此指隐居之所。⑤真宰:真实的心地。宰,指心是身的主宰。⑥翠纶:用翡翠鸟毛羽装饰钓丝。桂饵:用肉桂作鱼饵。⑦衣锦褧(jiǒng)衣:指在锦服外加上麻布罩衫。⑧恶文太章:嫌恶花色过于鲜明。章,同“彰”。⑨贲象穷白:《易经》中贲的卦象最后一爻是“白”。
【小题1】分析画线句“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的表达效果。
【小题2】为什么说“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为文造情”的作品有何毛病?(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是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创作风气而发的,作者认为有纯正充沛的思想感情,又善于运用健美的文采;情采交融,这才能说服读者,打动人心。
B.第②段从文情关系的角度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一种是《诗经》以来“为文而造情”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后世“为情而造文”的不良倾向。
C.作者指出“采滥辞诡”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应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而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
D.作者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因而应该文质并重。他也强调文必有采,但必须以“述志为本”,不能以文害质。
【小题5】刘勰认为好的文章应是内容与形式兼顾,请联系高一教材中的任一篇目加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