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䵍(tūn),均为人名。
16.【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公也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①到达②忍耐
B.①极、最②对……狠心
C.①至于②容忍
D.①导致②抑制
17.【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B.
C.D.
18.
【小题3】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用熟语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 ②祁黄羊(大义灭亲、不念旧恶) ③腹䵍(出以公心、铁面无私)
B.①晋平公(从谏如流、不念旧恶) ②祁黄羊(出以公心、择善而从) ③腹䵍(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C.①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 ②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 ③腹䵍(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D.①晋平公(铁面无私、择善而从) ②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 ③腹䵍(大义灭亲、从谏如流)
19.【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0.【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4分)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15 10:22: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不能皇甫镈、李逢吉之谤弭:消除,制止
B.其不眷恋于潮也矣审:清楚
C.诏拜公昌黎伯,故曰榜:文告
D.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卒:通“猝”突然,仓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潮人事公也,饮食必祭九国师,逡巡而不敢进
B.谈笑麾之,天下靡然从公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君子学道爱人于其身也,耻师焉,惑也
D.是孰使之视其左右,来者已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首先论述古代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下笔洋洋洒洒,看似离题,却是将韩愈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古今先贤的排序中给韩愈确定一个合适位置,从而为评价韩愈定一个基调。
B.碑记的传统写法是以叙事为主,而本文却是以议论为主,其间叙事均以议论出之。作者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盛赞韩愈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归于韩愈具有浩然之气。
C.作者指出韩愈的成功在于合乎“天道“,因而他合普通老百姓的心,能够受到南海人民世世代代的祭祀。但韩愈却不能尽人事,因而他触怒宪宗,受到皇甫镈、李逢吉等人的毁谤。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者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2)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曰生事,则曰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注)①豌豆创:天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B.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C.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D.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C.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2)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黄山日记(徽州府)(节选)

徐霞客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黑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電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谳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文,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虹。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矶,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睛。”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令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B.蔬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C.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D.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筇:竹杖
B.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
C.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
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上的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而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
B.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天门。
C.智空和尚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
D.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怪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