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莫消长也   卒:到底
B.洗盏酌 更:重新
C.履巉岩,蒙茸 披: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   西:向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予乃摄衣
B.不知东方既白     攀栖鹘危巢
C.飘飘如遗世独立   凛其不可留也
D.于是携酒鱼 却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甲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03:3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夭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益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七月既(______)
(2)清风来(______)
(3)举酒客(______)
(4)白露江(______)
(5)虚御风(______)
(6)饮酒乐(______)
(7)倚歌而之(______)
(8)襟危坐(______)
(9)幽壑之潜蛟(______)
(10)何为其也(______)
(1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
(12)而莫消长也(______)
(13)吾与子之所共(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诵明月诗    ②凌万顷茫然    ③举匏樽相属    ④曾不能一瞬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4】从文中看,苏轼所采用的主客问答的方式有什么作用?
【小题5】任选一段,鉴赏本文语言特点。
【小题6】试析本文水月意象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小题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一诗句,理解正确的一种是
A.“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小题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小题4】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秋阳赋
苏 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暨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告余,此雨止祥也。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升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喑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也。④长庚:金星。⑤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不土之里 宅:住宅。
B.予者     若:像。
C.方夏潦之也 淫:过度。
D.作而占之 蚤:通“早”,早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雨止祥也   倚歌而和
B.赫而炎非其虐 何为其
C.奴婢喜告余   扣舷歌乏
D.升扶桑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不可遏制,文采出众。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且 今 之 温 者 昔 人 炎 者 也 云 何 以 夏 为 盾 而 以 冬 为 衰 乎 吾 侪 小 人 轻 愠 易 喜 彼 冬 夏 之 畏 爱 乃 群 狙 之 三 四。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