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善:友好B.项伯乃夜之沛公军驰:投奔
C.毋诸侯内:通“纳”,接纳D.君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B.臣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戮没
C.孰君少长失其所,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08 03:0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与尹师鲁第一书
欧阳修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节选自《欧阳修集》)
【小题1】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欺骗
B.沿汴淮绝:渡过
C.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戚戚:高兴
D.咽喉自出京矣愈:痊愈
【小题2】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B.是又不留下书在京师
C.乃知留船
D.卒吾郡发愤之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3分)
(2)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4分)
(3)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3分)
【小题4】从这封书信中看出作者有哪些宝贵的品质?(3分)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①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②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③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穆公使人厚币①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注释:①嬴(yìng):古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②羖(gǔ,古)羊:黑色的公羊。③铚(zhì),地名。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璧马于虞故也赂:贿赂
B.百里奚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让:谦让
C.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故:坚持
D.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之干:求取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B.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C.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D.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秦穆公把百里奚当作陪嫁的奴隶,后来百里奚逃到宛地,被楚国边境的人捉住,缪公又想重新赎回他,最终用五张黑羊皮为代价赎回了百里奚。
B.百里奚三次听取了蹇叔的建议,都躲过了祸患,所以他认为蹇叔是个贤才。
C.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管理国政,并称他为五羖大夫,但百里奚却谦让推辞,他以自身的实际遭遇,推荐比自己更有才能的蹇叔。
D.百里奚以年老及亡国为由不与秦穆公谈论政事。秦穆公认为虞国灭亡正是因为虞君没有重用他,而不是百里奚的错,从而打动对方,立刻与之畅谈三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与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柴火
B.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稿:枯槁
C.而能不溺乎其中溺:沉溺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随意地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光禄植竹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   )
①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②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
④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⑤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⑥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A.①⑤⑥     B.②③⑤ ②③⑥ 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南人不但不认为竹可贵,还嘲笑京师人把他们当柴火用的竹子当成珍宝。
B.京师人与江南人都喜欢奇花异石,而产奇花异石地方的人看待这些奇花异石,跟江人看待竹子一样。
C.任光禄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去追风收集奇花异石,而是种植江南人都看不起的竹子。
D.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对比,作者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比,将任光禄的嗜好与其他富贵者相对比。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2)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