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为840平方千米,蓄水总量达81亿立方米.库区座落在群山环绕之中,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日照量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就在这里,中线工程建成后,把丹汉二江之水送往华中、华北地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动工,中线渠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久,一条人间天河将把“渠首”景区和京津大地连接在一起.读左图和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丹江口水库能够成为南水剑匕调中线水源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库区环境优美,水质好
B.水库上游的丹江、汉江流域降水量大,水库蓄水量大,
C.可以大量调入长江干流中下游的水资源
D.地势较华北地区高,自此调水可以实现自流
【小题2】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给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秦岭山区的生物多样性
B.严重制约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C增加库区空气湿度,改变局部气候
【小题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A.沿线附近城市酸雨危害严重
B.经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带
C.输水到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华北,意义重大
D.要解决沿线冻土、断层等问题,施工难度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0-04-07 06:4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截至2015年12月3日,进京“南水”已达8.12亿立方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⑤减小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小题2】“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3】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加快“南水”入户
D.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同类题2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体工程2014年实现汛后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解决黄淮海平原缺水问题。读“河南境内调水线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带动沿线经济结构的调整
B.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威胁
C.总干渠沿平原西部山麓分布,居高临下,供水区域广
D.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可自流供水
【小题2】中线工程需要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此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土壤盐碱化 ②水库蓄水淹没的土地和耕地增多,移民安置量增大 ③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④诱发滑坡、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 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同类题3
素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之称的丹江口水库位于南阳盆地西侧,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封闭式渠道设计)的起点。南阳盆地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的关键区域。下图为南阳盆地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丹阳口水库作为水源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距离目的地近
B.水量大
C.无结冰期
D.海拔较高
【小题2】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的目的,南阳盆地的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山区林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B.平原区缩小种植规模
C.库区周边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D.河湖区禁止水产养殖
同类题4
“红旗河”是计划沿青藏高原边缘,取沿线各河流河水至我国缺水地区的调水工程(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调水工程沿线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是阔叶林
B.乙地以荒漠景观为主
C.丙地的土壤是水稻土
D.丁地处于湿润区
【小题2】推测目前没有实施该工程的原因有:
①成本过高
②资源量不足
③易引发国际纠纷
④需全程提水
⑤地震活动频发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⑤
同类题5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工建设,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读我国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8分)
(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题的具体措施。材料中提及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是
。中线调水的起点在
,该线路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2分)
(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条件是:
;(1分)
(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 )(1分)
A.秦岭
B.昆仑山脉
C.巴颜喀拉山脉
D.祁连山脉
(5)跨流域调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受水区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有(至少两点):(2分)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