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蓄养禽鱼
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也。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何必假口笼中?况最善说话之鹦鹉,其舌本之强,犹甚于不善说话之人,而所言者,又不过口头数语。是鹦鹉之见重于人,与人之所以重鹦鹉者,皆不可诠解之事。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予好与此物作缘,而独怪其易死。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
家常所蓄之物,鸡犬而外,又复有猫。鸡司晨,犬守夜,猫捕鼠,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乃猫为主人所亲昵,每食与俱,尚有听其搴帷入室、伴寝随眠者。鸡栖于埘,犬宿于外,居处饮食皆不及焉。而从来叙禽兽之功,谈治平之象者,则止言鸡犬而并不及猫。亲之者是,则略之者非;亲之者非,则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间矣。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鸡犬二物,则以职业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时,则各司其事,虽豢以美食,处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处此,亦因其远而远之,非有可远之道也。即其司晨守夜之功,与捕鼠之功亦有间焉。鸡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饥寒而尽瘁,无所利而为之,纯公无私者也;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为之,公私相半者也。
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亦必效鸡犬之行,而以猫之举动为戒。噫!亲疏可言也,祸福不可言也。猫得自终其天年,而鸡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锯鼎镬之罚。观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职之难。其不冠进贤,而脱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进贤:进贤冠,是古代官员贵人戴的帽子的一种。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必口笼中假:借助
B.亦多技多能所致欤殆:大概
C.鸡晨,犬守夜司:主管,负责
D.尚有其搴帷入室听:听从,服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予大违是论 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
B其异于人声也    虽豢以美食
C.是鹦鹉见重于人  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
D.皆有功人而自食其力者也  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
【小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画眉“多技多能”却短命的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应精于一项技能,而不能贪多不精,以至于劳累而死。
B.作者认为鹦鹉舌根僵硬甚于不善言语之人,鹦鹉学舌之声也毫无可取,人们对它偏爱有加,实在不可理解。
C.作者从猫和鸡犬的不同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人们对他人的喜爱与否,常常不以其贡献大小而以与己亲疏来定。
D.忍饥耐寒、鞠躬尽瘁的鸡犬遭宰杀,假公自为、亲主固宠的猫却尽享天年,作者由此联想到为官尽职尽责之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6 10:4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B.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C.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D.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卿”有多个称谓意义: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对人的敬称,君对臣的称谓,长辈称晚辈,上下级互称,夫妻互称等。
B.古籍中“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三代”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
C.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
D.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这种田地被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2)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十。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语曰:“曷不畜鸭雏?”僮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2)如也。既晡(3),僮将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4)之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取材于《吴廷翰集》,有删改)

注释:(1)消摇:“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2) 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3)晡:傍晚。(4)蠛蠓(mèi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5)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僮而去   趋:快步
C.僮将而归 筐:箩筐
D.之以淳朴 囿: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凭栏语曰  行安俗美
B.其声呴呴然  然则兹观也
C.曷不畜鸭雏? 造化不能育物
D.竿,则遂群奔水中  鸭不育于陆而育于水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是非不善畜也,(乃)畜不以水也。
B.稍出之水涯,(僮)惶惶然惊愕不已
C.(鸭)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
D.及其久也,(则)教成而化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鸭叫声稚嫩,羽毛洁净油亮,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这些小鸭子玩。
B.长在盆里的小鸭萎靡不振,甚至倒毙,这是无水蓄养的缘故,与作者、僮仆无关。
C.回归水池的小鸭生机勃勃,热闹非常,这既证明了前面的错误,也为下文说理蓄势。
D.作者借“养鸭”说“育民”的道理,强调顺应百姓本性,才能教化大行,天下大治。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
【小题6】作者写作此文有何用意?结合文本中“育鸭”的过程,简要回答他从中悟出什么样的“育民”道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楚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也。”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思者,是犹舍获而攈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注)①倍徙:倍,指一倍;徙,指五倍。②日者:古时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士坐而之     言:讲,说
B.舍言思者 革:改变,变更
C.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也   察:考察
D.是心而虚天下也 围:束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B.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C.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D.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一切言语行动都要服从于义,天下事没有比义更重要的。
B.在天下没有谁行义的情况下,墨子的老友劝阻他到楚国推行自己的主张。
C.墨子被楚惠王以老为由拒绝接见,他的主张学说也被楚惠王视为“贱人之所为”。
D.墨子认为今之士人只知“坐而言义”,即使无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去行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⑵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当)
苏子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B.酾酒临江(滤酒,这里指斟酒 )
举匏尊以相属(劝酒)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骤然,突然)
D.山川相缪(缭,盘绕 )
下江陵(向下)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⑤哀吾生之须臾    ⑥扣舷而歌之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⑤和⑥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⑤和⑥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⑤和⑥相同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感慨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小题4】翻译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鸣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类。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1)梁君臣之首( ) (2)君臣相顾(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盛衰理   世言晋王将终也
B.三矢赐庄宗 而皆背晋归梁
C.方系燕父子以组  尔无忘乃父之志
D.其所以失之者 契丹吾约为兄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4】本文是一篇史论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小题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就某个语言特点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