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气,负青天绝:穿越B.此小大之辩:“辨”,区别。
C.众人之匹:比D.此亦飞之也至:到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翼若垂天云审容膝易安
B.游无穷者猥微贱
C.彼其世,未数数然也州司临门,急星火
D.且举世誉之不加劝门虽设常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有懈怠。
C.列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逍遥游是摆脱现实生活中各桎梏之后的精神上达到的绝对自由。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文: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29 09:5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A)苏子愀,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节选)

(B)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馌妇,有二小儿戏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B.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
C.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
D.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愀 何为其
B.此非曹孟德之诗苍苍
C.有二小儿戏沙上 悬挂竹枝竹叶间也
D.此非曹孟德诗乎 心窃乐
【小题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
B.挟飞仙以遨游
C.顺流而东也
D.心窃乐之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曹操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客认为,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
B.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希望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外貌之下,这是《赤壁赋》一个显著的特点。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孺人:大夫的妻的封号,明代为七品官之母或妻的封号。 ②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③洒然:整齐貌。 ④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 归:女子出嫁
B.不能言  喑:哑,不能说话
C.室弃物  靡:无
D.僮奴有恩 遇:遇到
【小题2】对下列两组词语中画线词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乃有无母人   ②辍耕垄上
③老妪杯水盛二螺进 ④垣墙周庭,当南日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旧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D.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小题2】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晋,何厌之有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是寡人之过也  ⑥许君焦、瑕 
A.①/ ②⑥/③ ④/ ⑤B.① ⑤/ ② ④/ ③/ ⑥
C.① ⑥/ ③ ④/ ②/ ⑤D.① ⑥/ ② ④/ ③/ 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爽快地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