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不复有矣    初:人的最初的淳朴的状态
B.然童心胡然而失也 遽:就
C.则文辞不能    达:畅达
D.非笃实生辉光也  笃实: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不美名之可丑也 况仆不得已乎
B.亦以护此童心使之勿失焉耳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童心既障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后世者 而君幸赵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保持童心重要性的一组是
①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②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③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 ④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⑤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⑥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①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童心,然后作者分别用一个判断句和两个假设句来阐明童心的含义。
B.作者用“方其始也”“其长也”和“其久也”三组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把理学对童心的侵害揭露出来。
C.作者认为“护此童心”就是要解放个性,保留个性;“障其童心”则是摧残个性,扼杀个性。
D.作者连用十七个“假”字,突出了对复古、模拟的假文学的鄙视和厌恶,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2 05:3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郁离子》序

徐一夔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方务治兵 阃:统兵在外的将军
B.累大议     建:提出,倡议
C.乎仁义道德之懿 本:根本
D.明乎吉凶祸福之 几:苗头,征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是姓名学之五格剖象法术语,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总称,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生克关系,反映综合内在运势。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院试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院试及第者之称。唐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C.丹书铁券,指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即民间叙事所言“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D.“管、商、申、韩、仪、秦、孙、吴”分别指春秋战国时思想家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张仪、苏秦、孙武或孙膑、吴起”诸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
(2) 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
【小题4】作者认为刘基写《郁离子》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百字令·芜城①晚望
【元】张翥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②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③。
注:①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境。南朝时宋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兵败而死,以致城邑荒废。因鲍照《芜城赋》得名芜城,几经兴废。张翥(1287~1368) ,作此词时正当元代高压统治时期。②佛狸,北魏武帝拓跋焘小名,此处同辛弃疾《永遇乐》词,喻指金主完颜亮,其于宋绍兴三十一年率部渡江南犯事。③双舄(xì):《汉书·王乔传》载,王乔治县颇具政声,当其诣京朝觐时,帝异其数来而无车骑。侦知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伺其飞来,张罗捕之仅有一双舄(一双鞋子),后代因以“凫舄”“双舄”代指县令,此处为作者自指。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碧天向晚”二句照应诗题,展现碧天暮云、不失清丽之色,与下文的衰飒之象形成对照。
B.第三、四句(渺渺)孤鸿翼影映衬作者登高独立极目四望的身影,烘托出作者开阔豪放的心胸。
C.“鸡散台空”三句用隋炀帝营造“斗鸡台”“放萤院”的典故,表达作者对真龙天子故去的叹惋。
D.“恨血凝碧”典出《庄子》中“苌弘化碧”,后代常将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所洒之血称为“碧血”。
E. “夜月琼枝”三句,作者自称“淹留客”,表达了黍离之悲以外久滞他乡的身世之感,怛怛失意。
【小题2】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援引“神鸦社鼓”这一形容升平热闹之意象入词,两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①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选自《唐才子传》)
长庚星,即金星,在中国民间称它为“太白”或“太白金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五经 通: 通晓
B.白傲放   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 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力士脱靴”的典故表现了李白任性不羁,不畏权贵的鲜明个性。
B.翰林是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C.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又号“谪仙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显示出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
(2)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