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小题1】【小题2】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
【小题3】【小题4】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08 10:20: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同类题2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论语》中记录了许多孔子关于从政的对话,如《雍也》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请简要说明孔子认为三位弟子能够从政的原因,这则短文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思想。
同类题3
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同类题4
下列成语或寓言故事出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见危授命、割鸡焉用牛刀、任重道远、欲速则不达、越俎代庖都出自《论语》。
B.以五十步笑百步、攘鸡、为渊驱鱼、为丛驱爵、自暴自弃都出自《孟子》。
C.大相径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坎井之蛙都出自《庄子》。
D.守株待兔、郢书燕说、郑人买履、卫人嫁女、智子疑邻都出自《韩非子》。
同类题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风
乎舞等
B.三子者出,曾皙
后
C.左右欲
刃
相如
D.祸患常积于
忽微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散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