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其为盗之言,不喻其为盗之道,遂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产育,以生吾禾,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小题1】解释文中加横线实词的意思。
(1)其为盗之言 喻:  
(2)遂垣凿室  逾:
(3)以生吾禾,吾稼    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宋之齐,请术  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产育 宋何罪有?(《孟子·公输》)
D.若之盗,私心    义,亦我所欲(孟子·告子上》)
【小题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小题4】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6 11:27: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吴会:吴国。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利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
B.信义于四海著:闻名
C.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
D.大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曹操比袁绍躬耕野,不求闻达
B.高祖因之成帝业益州既定,亮为军师将军
C.扶天子令诸侯刘琮举州委质,备失势众寡
D.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陈涉立为王,号为张楚
【小题3】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5分)
(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5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
柳宗元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王有明德,世绍显懿。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五年,从于北海王府君,讳某。府君举明经,授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夫人生二子:长曰彝伦,早夭;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先帝弃万姓,嗣皇承大位。公居禁中,訏谟定命,有扶翼经纬之绩。由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而夫人卒于堂,盖贞元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也。知道之士,为苍生惜焉。天子使中谒者临问其家,赙以布帛。
呜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贞顺以自处,孝谨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上,严肃以莅下。事良人四十有九年,而勤劳不懈;生户部五十有三年,而教戒无阙。年七十有九,而户部之道闻于天下,为大僚,垂紫绶,以就奉养。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然而天子有诏,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论次,终以不及,时有痛焉。是年八月某日,祔于兵曹君之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B.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C.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D.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既笄五年”中的“笄”也叫“及笄”,指女子二十岁成年。
B.“为起居舍人”中的“起居舍人”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
C.“加户部侍郎”中的“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掌管财用及户籍。
D.“有司稽于论次”中的“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夫人的祖先是汉代的河间王,河间王具有美德,他的子孙继承了这种美德,刘夫人也不例外。
B.刘夫人的父亲也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他曾担任过仙居令、光州长史、绵州刺史,并被称为好郡守。
C.刘夫人的儿子王叔文不仅帮助皇帝决定大计,对皇帝有扶持辅位的功绩,在自己的职位上也从不懈怠。
D.刘夫人在娘家奉养孝敬父母,在婆家侍奉丈夫、教育儿子,她教育王叔文五十三年,始终没有什么欠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2)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①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②,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有删改)

(注)①蓰:五倍;②膏味:韵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书不观 束:抛弃
B.韩宣子鲁 适:去、到
C.多且易如此 致:获得
D.尽公择之藏 发: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于人耳目而适于用 仰观宇宙
B.幸得之,皆手自书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尽读所未见之书  为惑也,终不解矣。
D.游谈无根,此又何? 吾其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议论为主,记叙为辅,夹叙夹议,再间以抒情,理、事、情三方面相得益彰;且句式整散结合,长短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B.文章注重例证,首段以他物为例,引出对书的议论;二、三两段,举古今贤者、老儒读书的艰难、不易,说明今人不读书的原因。
C.本文以金石、草木等物的缺点衬托书籍有用且不弊不竭的优点,用古时书籍匮乏而苦读若渴的风习对比后世书籍繁多而士子读书怠惰的现状,发人深思。
D.作者通过对其友李公择藏书留给后人的事件的记叙,再用自己“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仍热爱读书现身说法,劝诫后人当珍惜读书的机会。
【小题4】用“/”给下文断句。
其(游侠)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游侠列传》)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
(2)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枢归葬于蜀。蜀人之祔,同垄而异圹。昔者吾母程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巳,”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注释】①祔fù,合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D.振业之 振:振作,振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旨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并请司马光替他们的母亲程氏写一篇墓志铭。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议论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经常告诫他们,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