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则曰    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夫之晒之  晒:笑 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
C.端章甫   端:端正 舍瑟而作 作:起
D.吾与点也 与:赞成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3】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小题5】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8 05: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选段,回答文后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     生生: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     脱然:轻快的样子。
C.何则?质性自然  质性:本性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寻找。
【小题2】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D.①②③④全不同。
【小题3】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归去最根本的原因应是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是陶源明辞官的原因之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墨 翁 传
高 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②墨沈:墨汁。③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④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⑤泚(cǐ)然:冒汗的样子。⑥弸(péng):充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制墨,有定直直:价格
B.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工:精致,美好
C.卑贾以饵众贾:商人
D.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徼:追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作以眩俗阙秦以利晋
B.吾窃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何遽戚戚为何以汝为见
D.叹息而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B.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C.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D.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4分)
译文:
⑵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4分)
译文:
⑶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4分)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竹之始生,一寸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振笔直 遂:完成
B.而读书者之    与:许可,同意
C.而余徐州 为:到.……做官
D.函得诗 发: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竹之始生,一寸萌耳  与可教予如此
B.今画者节节而为之    见其所欲画者
C.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  鼓瑟希,铿尔,舍瑟
D.子由未尝画也,故得意而已    自今已往,吾无意于人世矣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重在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
C.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D.这两段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汨汨,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华佗论
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
注 ①荀文若:曹操谋臣荀彧。②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③壬人:指奸佞小人。④虞翻:吴国的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杀他。⑤孔融:字文举。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杀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⑥矧(shěn):况且。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考竟佗考:拷打
B.然犹不能返其恚返:使……平息
C.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原:探究、推究
D.独病夫史书之义病:批评,指责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借所叙述的曹操杀华佗一事,指出了“执柄者”轻杀人才的错误,也为下文阐发观点做了铺垫。
B.文章第二段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杀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C.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孙权和孔融为例,在对比中突出了曹操轻杀人才的残暴,表达了自己对“执柄者”的极大愤慨。
D.文章中“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统治者能以古为镜,有所警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