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荀子·修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菑:通“灾”, 菑然,指灾害在身的样子。②折阅:折本,亏本。③崇:通“终”。④厌:同“压”,堵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子师而亲友   隆:尊重、尊崇
B.不如事君而顺焉   穷:贫穷
C.累土而不 辍:停止
D.道虽     迩: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贤己也/人不知不愠
B.良贾不折阅不市/不足外人道也
C.岂跛鳖之与六骥足哉?/更役,复若赋
D.出人不远矣/可怪也欤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君子“修身”表现的一组是
①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②谄谀我者,吾贼也
③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
④身劳而心安,为之
⑤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⑥其为人也多暇日
A.①④⑥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不修身,他们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D.一次只能走半步一步的跛鳖一直走不停,也能到达目的地;一日能行千里的六骥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向跛鳖一样,贵在行动。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2)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7 11:2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小题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兴之暴也!    暴:暴虐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
C.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引:援引,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②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
B.①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②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①天亡我,我何渡为!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①乃自刎死 ②哙拜谢,起,立饮之
【小题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公正态度。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小题4】文言文句子翻译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翰林院编修程君鱼门墓志铭

清袁枚

君程姓,名晋芳,字鱼门。乾隆初,两淮殷富,程氏尤豪侈,多畜声色狗马。君愔愔好儒,其资购书五万卷,招致方闻缀学之士,与共讨论。海内之略识字能握笔者,俱走下风,如龙鱼之趋大壑。君不能无用世心,屡试南闱不第,试京兆不第。亡何,盐务日折阅,而君舟车仆遬觅举温卷之费,颇不赀。家渐中落,年已四十余。癸未,天子南巡,君献赋;召试行在,赋《江汉朝宗》诗四章。天子嘉之,拔第一,赐中书舍人。再举进士,改吏部文选司。未几,天子开四库馆,诸大臣举君为纂修,议叙授翰林院编修。分校礼闱,得士若干。

君耽于学,见长几阔案辄心开,铺卷其上,百事不理。又好周戚友,求者应,不求者或强施之。付会计于家奴,任盗侵,了不勘诘。以故虽有俸,有佽助,如沃雪填海,负券山积,势不能支。乞假赴陕,将谋之中丞毕公,为归老计。时酷暑,索逋者呼噪随之。君已衰老,乘弇栈车,行烈日中,顿撼失食饮节;又闻西陲兵起,氛甚恶,不能无悸,遂病。至中丞署中,一月死。年六十七。呜呼!

君交满海内,而与余尤昵。未乞假,先致书托觅屋。余喜甚,谓老可不孤。拟某士将向君荐,某处将与君游,某文字将待君决可否。部署暗定,君之来。不料在岭南,孙中丞补山告君死。时方召食,惊泣至失匕箸。归舟惘惘,行五六千里不能释君于怀。

君秀眉方颐髯飘飘然左右拂吟论意得阔步摇簸袍褶风生与人言暖暖姝姝若恐伤之虽臧获无所凌谇。遇文学人惵然意下,敬若严师。虽出己下者,亦必推毂誉,使满其意。以故京师语曰:自竹君先生死,士无谈处;自鱼门先生死,士无走处。竹君者,君之座主朱学士筠也。君学无所不窥,天星、地志、虫鱼、考据俱宣究,而尤长于诗。古文醇洁,有欧、曾遗意。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秀眉方颐/髯飘飘然/左右拂吟/论意得阔/步摇簸/袍褶风生/与人言暖暖姝姝/若恐伤之/虽臧获无所凌谇。
B.君秀眉方颐/髯飘飘然/左右拂吟/论意得/阔步摇簸/袍褶风生/与人言暖暖姝姝/若恐伤之/虽臧获无所凌谇
C.君秀眉方颐/髯飘飘然左右拂/吟论意得/阔步摇簸/袍褶风生/与人言暖暖姝姝/若恐伤之/虽臧获无所凌谇
D.君秀眉方颐/髯飘飘然左右拂/吟论意得阔/步摇簸/袍褶风生/与人言暖暖姝姝若恐伤之/虽臧获无所凌谇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资购书五万卷 罄:用尽
B.俱走下风 下风:在风向之下,此为归附之意
C.君之来 迟:缓慢
D.亦必推毂誉  延:扩展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卷:指反复温习诗文,正如前人所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B.礼闱:又称礼部试、春闱。科举为礼部专职司,因此称在京举行的会试为礼部试,亦称礼闱。明、清会试都在春秋举行,故亦称春试、春闱。
C.四库:即“四库全书”的省称,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D.臧获:指奴婢,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氏家族在两淮地区富甲一方,生活奢靡。但程君却致力于学习儒道,花钱买了五万卷书,并招揽了很多有识之士一起研究。
B.程君科考之路并不顺利,一直没有考中。直到天子巡幸江南,程君去呈献了辞赋,得到皇帝赏识,才被擢拔为第一名,赐官中书舍人。
C.程君为人热情善良,周济亲戚朋友,有求必应;即使人家未求,也会主动提供帮助。
D.程君沉迷学习,学识渊博,天星、地理、虫鱼、考据都深入钻研,而尤其擅长作诗。古文纯正,有欧阳修、曾巩的遗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付会计于家奴,任盗侵,了不勘诘。
(2)君交满海内,而与余尤昵。未乞假,先致书托觅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跬:半步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
C.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马质性钝劣
D.而不舍,金石可镂锲:用刀刻
【小题2】下列句子最能说明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一定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作者运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墙往往而是_________(2)一日,大母余曰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来于秦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    ③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④使不漏  ⑤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⑥将牖,无所不快 
⑦亦足以称快世俗 ⑧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⑨变化疏忽,目,不可久视 ⑩成以其小,
A.①③④/②⑥⑨/⑤⑦/⑧⑩
B.①③④/②⑥/⑤⑩/⑦⑧⑨
C.①③④/②⑥⑤⑧⑨/⑦⑩
D.①③④/②⑥/⑤⑦⑩/⑧⑨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________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C.妪,先大母婢也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小题5】以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