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滕王阁序(节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舸舰弥,青雀黄龙之舳 津:渡口
B.遥襟畅,逸兴遄飞    甫:顿时
C.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 机:机会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B.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D.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运用虚写的手法,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想象出了水光山色的微妙变化。
B.“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借助视角的变化,使天上和地下,相映成趣,构成整齐统一的和谐之美。
C.“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写出了南昌一带人口众多、富庶繁华的特点,营造出富饶祥和的气氛。
D.“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7 03:08: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木事不镂文:花纹
C.下之其上甚矣疾:痛恨
D.君而处身宗:尊崇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至矣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服之轻重便身青,取之
C.然则曷禄夫子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关市讥不征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同类题2

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解释划线字。(2分)
①方六七十,五六十( )    ②吾点也(   )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2分)
A.以吾一日长乎尔B.不吾知也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加之以师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先写孔子问志,再写弟子说志,最后是孔子评志,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求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千乘之国的意思。
C.曾皙的志向与孔子的“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合拍,加上曾皙的话说得那么雍容委婉,所以孔子就不由自主地赞赏起来。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一句表明在孔子看来,公西华只做个司仪是大材小用了。
【小题4】把选段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3分)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航船序  明·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于学问文理害:损害,妨害
C.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且记取聊:姑且,暂且
【小题2】【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余想吾八越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可耻孰甚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文理考校②智勇多困所溺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曰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谢客就车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
B.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
C.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
D.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
【小题6】【小题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同类题4

课内文言文阅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都)
畅叙情(幽深内藏)
感慨之(附着)
之于怀(比喻)
B.群贤至(全)
山峻岭(高)
于尽(至,及)
列坐其(旁边)
C.茂林竹(修整)
人之相(交好)
修短随(变化)
一也(情趣)
D.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得于己(一时)
之所欣(一向,向来)
叙时人(一个个地)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一一咏
B.死生亦
C.映左右
D.彭殇为妄作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