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赤壁赋》中三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清风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泣:哭泣
D.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少焉,月出东山之上 樊哙覆其盾地,加彘肩上
B.纵一苇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
C.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朝济夕设版焉
D.为其然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辞为
【小题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4 04:5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露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咸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善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不雨谓之亢再:二,两个
B.无是无民也岁:岁月
C.行之不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韩子之庭请焉造:前往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甘霖亭,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绅衿之能言和之。
B.荆公守惠明年不日成
C.太守不勤民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畎亩渗漉闾阎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小题5】(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3分)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②(4分)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2)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遂,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汹汹,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选自《桯史》,有删改)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平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隮祔,配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其冬十月    ________
(2)自皇朝今    ________
(3)后天子从而褒赠    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这中指学校。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薨: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小题4】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援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辟,如疮痏(wěi)蹶(jué)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方苞《游雁荡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  (往,赴) 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 (外表,样子)
B.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奇异)  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没有办法)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天边交会) 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没有缘由)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同类)  所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表原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文志。 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至于今
B.至无见而犹不欲归   则前此目见者未有也。
C.后知是山之特立     能使游者欣而乐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则有二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作者游历山水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而西山之游才是真正的游,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乐而忘忧的目的,所以看似简单的“始”字,在文中不可或缺,语约意丰。
B.选文(二)题为《游雁荡记》,但作者开篇就说“兹山不向记也”,看似矛盾,实则是把雁荡山和那些平缓明媚的山川进行对比,以突出雁荡山的特殊之处。
C.游记以记叙旅游见闻、描写山水景物为主,并寄寓作者的情思或审美趣味。这两篇选文都是以叙写山水景物为重的山水游记。
D.选文(一)作者描写并赞美西山的怪特美,间接表达自己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选文(二)作者游览雁荡山领略到做人处世的道理:两文均有借游寓理抒怀的特点。
【小题4】用/给选文(二)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小题5】把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秀野堂记

朱彝尊

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导以回廊,空以径,累石为山,望之平远也;捎沟为池,即之蕴沦也。登者免攀陟之劳,居者无尘壒之患。晓则竹鸡鸣焉,昼则扶桑放焉。于是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宾客,极朋友晜弟之乐。暇取元一代之诗甄综之,得百家焉,业布之通都矣。侠君乃梦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十十,容色则殊,或俯而拜,或立而盱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乃借钞于藏书者,复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观乎书画,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夹,靡勿考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诗乃大备矣。

予留吴下,数过君之堂。侠君请予作记。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吴多名园,然芜没者何限!而沧浪之亭,乐圃之居,玉山之堂,耕渔之轩,至今名存不废。则以当日有敬业乐群之助,留题尚存也。侠君筑斯堂,媕群雅,将自元而宋而唐而南北朝而汉,悉取以论定焉。吾姑记于壁,用示海内之诵元诗者。

(注) ①壒:尘埃。②晜:晜,同“昆”,兄长。③盱:张目而视。④梵夹:佛经。⑤媕:捕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则佛桑焉   放:开放
B.暇取元一代之诗综之   甄:鉴别
C.予留吴下,数君之堂   过:拜访
D.舞歌既,荆棘生焉 阕:分段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晓竹鸡鸣焉
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B.侠君梦有客愉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C.悉取论定焉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用示海内诵元诗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秀野堂的北面是宅第,南面是闾丘坊,还有回廊小径,假山池塘,时有鸡鸣鸟叫,是自然风光和人工美景的巧妙结合。
B.秀野堂里常有文人墨客往来,主人在此放置书架,闲暇时,置酒与友人论诗,忙碌时,就搜集元诗,认真整理并抄录结集。
C.文选楼和尔雅台因为歌舞升平而终于荒芜废弃,只有沧浪亭、乐圃居、玉山堂、耕渔轩,至今名声在外,那是因为题诗尚存。
D.很多的园林建筑,年深日久都会荒废。而真正能传世不朽的,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秀野堂在搜集整理诗歌方面卓有成就。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
(2)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饮于溪;其冲然角列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沿着)
B.余怜而之(卖)
C.萦青缭白,外与天(交会)
D.以兹丘之下(呈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悠悠与灏气俱是其果有遭
B.故为文以志若牛马饮于溪
C.则施施行其冲然角列上者
D.醉则更相枕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
 
【小题3】下列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B.则贵游之士争买者
C.凌万顷之茫然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4】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内心忧闷,故需要排遣。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无目的性、散漫放任的。尽管这种游览也有乐,但实则苦中作乐。
B.《始得西山宴游记》采取由抑到扬的方法,开始那一大段文字,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情态的陪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态。
C.《钴姆潭西小丘记》第一段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多”,运用了拟人、比较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情态,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D.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巧具匠心,揭示主旨:感慨奇美的小丘被弃置在南荒"连岁不售"的命运,由物及己,联想到自己的被"弃",借以发抒自己的不平;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
 
【小题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