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俨骖马非于上路。 上:高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区:天空
C.穷且益坚穷:不富裕的D.披绣闼,俯雕甍。 披:打开
【小题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设色浓重,下句设色淡雅,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此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由眼前傍晚的渔船和雁群,展开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渔歌和雁群,虚实结合。
【小题3】对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处困境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2 04:4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匹夫之有重社稷也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小舟涉鲸波出
C.佯狂不知所者 予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D.缙绅而能不易志者    皆出于此乎
【小题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为五位平民百姓树碑立传的文字,综合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B.文中把“今之高爵显位”的种种“辱人践行”与五人的慷慨赴死作对比,反衬出“今之高爵显位”的种种丑态。
C.文中运用假设论证,把五人的英勇就义与五人寿终正寝作对比,突出五人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
D.文段最后一句,点明作记的缘由和目的,同时揭示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一进步性的观点。
【小题3】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金就砺则利   就:磨砺
C.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D.锲而不舍 锲: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B.上食埃土
C.用心一也D.用心躁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B.①輮使之然也 ②筋骨之强
C.①而寒于水 ②而绝江河D.①輮以为轮 ②无以至千里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君子的话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君子要不断学习。
B.第二段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证论点,学习的意义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C.第三段从学习的方法方面论证论点,学习方法是要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
D.第四段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论点,学习的方法是积累,态度是专心。
【小题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君子如果学问渊博,而且每天参照别人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聪明且行为无过错了。
B.君子如果学问渊博,并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么他就知道行为不应该有过错了。
C.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审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D.有学问有品德的人每天都检查、审察自己,就能丰富知识,明白事理,品行不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吏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节选自《伯牙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
B.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繁衍
D.择才且贤者,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⑤吏无避忌,白昼肆行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不自禁。
【小题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南日 当:挡
B.诸父异爨 迨:及,等待
C.吾家读书久不  效:收效
D.令人长不自禁  号:号令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B.鸡栖
C.然余居D.室西连中闺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尝居于此
C.先妣抚之甚厚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伴随作者经历了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表现了作者的沉重慨叹。
B.对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母亲一个因爱而呵斥的眼神都是极可贵的,然而归有光却无法拥有,他只能在老乳母的追忆中睹物思母,聊以填补这片空缺的感情。
C.祖母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十分疼爱,去轩中看望孙子,希望归家能在中道而衰的时候出现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而这希望便落在了作者身上。
D.“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写“悲”时,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情调。如写祖母一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写出了作者对祖母刻骨铭心的哀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22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移案,视无可置者顾:拜访B.客庖而宴逾:越过
C.去,以手阖门比:等到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手:亲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娘指叩门扉曰 垣墙周庭,当南日
B.家有老妪,尝居此又杂植兰桂竹木
C.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翁。
D.顷,持一象笏至独夫心,日益骄固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4】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B.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C.“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句,“多可喜”指第一部分悠然自得的读书生活,以及家庭乐事,这是承上。“亦多可悲”指下文回忆家庭生活中可悲之事,属启下。
D.作者在回忆祖母往事的时候,于回忆之中隐含着对祖母的怀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怨愤之情。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4分)
(2)某所,而母立于兹。(3分)
(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