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渔夫和农夫)
D.举酒属客(属于)七月既望(看见)
【小题2】下列不属于客“悲”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题3】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一句歌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空明”写出了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
B.“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
C.此歌和美丽的景色相辉映,表达了歌者因景生情,希望能够与美女共度良宵的心愿,可以看出歌者是个性情中人。
D.此歌表面上写对美人的怀恋,事实上该处的“美人”如同屈原笔下的“美人”,是圣主或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小题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15 12:4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尝谓诗有工拙,而无今古。自葛天氏之歌至今日,皆有工有拙,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即《三百篇》中,颇有未工不必学者,不徒汉、晋、唐、宋也。今人诗有极工极宜学者,亦不徒汉、晋、唐、宋也。然格律莫备于古,学者宗师,自有渊源。至于性情遭际,人人有我在焉,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也。今之莺花,岂古之莺花乎?然而不得谓今无莺花也;今之丝竹,岂古之丝竹乎?然而不得谓今无丝竹也。天籁一日不断,则人籁一日不绝。孟子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乐即诗也。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则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子孙之貌,莫不本于祖、父,然变而美者有之,变而丑者有之。若必禁其不变,则虽造物有所不能。先生【1】许唐人之变汉、魏,而独不许宋人之变唐,惑也。
且先生亦知唐人之自变其诗,与宋人无与乎?初、盛一变,中、晚再变,至皮、陆【2】二家已浸淫乎宋氏矣。风会所趋,聪明所极,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尝谓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莫不善于燕哙【3】。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4】。何也?当变而变,其相传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鹦鹉能言,而不能得所以言,夫非以迹乎哉!
(取材于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二)
乃近代论诗者,则曰:三百篇尚矣;五言必建安、黄初;其馀诸体,必唐之初、盛而后可。非是者,必斥焉。既不能知诗之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并不能辨古今作者之心思才力深浅高下长短,孰为沿为革,孰为创为因,孰为流弊而衰,孰为救衰而盛,一一剖析而缕分之,兼综而条贯之。徒自诩矜张,为郛廓隔膜之谈,以欺人而自欺也。
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禅。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取材于叶燮《原诗》)
注释:【1】先生:指沈德潜,与袁枚同时的诗人、学者,即题目中的沈大宗伯。【2】皮、陆:指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3】燕哙:战国时燕国国君。他把国家托付给子之,自己为臣,结果国家大乱。【4】明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为代表的后七子。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谓诗有工拙  工:精巧
B.至于性情遭际  遭际:相逢
C.与宋人无与乎  无与:无关
D.孰为流弊而衰  流弊:相沿下来的弊端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人籁一日不绝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B.非有心于变也   青取之于蓝
C.其馀诸体 其孰能讥之乎
D.互为循环 君为我呼入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格律莫备于古    但是诗歌格律没有比古代更齐备的了
B.则虽造物有所不能  那么即使是创造万物的上天也没有办法
C.有不期其然而然者  有原本没有想到这样而变成这样的
D.兼综而条贯之 概括综合使之条理通达
【小题4】用斜线(/)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古 云 天 道 十 年 而 一 变 此 理 也 亦 势 也 无 事 无 物 不 然 宁 独 诗 之 一 道 胶 固 而 不 变 乎 ?
【小题5】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一个恰当的属于或成语,用来评价材料(一)中沈德潜和明七子的诗歌主张。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小题6】叶燮和袁枚分别是清代前、中期杰出的诗论家和诗人,面对当时“尊唐抑宋”“诗必汉唐”的论调,二人提出了相似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解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決起而飞 決:疾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去,往 则芥为之舟 芥:芥草
C.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   怒:恼怒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坳:凹陷不平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 天之苍苍,正色邪
B.我決起飞,抢榆枋 水浅舟大也
C.鹏徙于南冥也 生物以息相吹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南冥,天池也
【小题3】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设鱼樵对

贝 琼

①客之京师,遇业渔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德者。因诘之曰:“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

②对曰:“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且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今吾薪給于爨 ,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吾何易彼哉!”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

③曰:“又有大者焉。渤澥之东,其深无极,曰有珠焉,在大鲸之腹。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邓林之西,其广万里,曰有材焉。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

④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遂录其对。

【小题1】在第②段划横线的甲处填入适当的一项是:
A.也
B.乎
C.耳
D.焉
【小题2】渔樵者说“吾何易彼哉”,联系第②段,简要分析渔樵者不愿与公卿大夫交换位置的原因。
【小题3】对第③段“又有大者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渔樵者境界极高,不求利己无害。
B.渔樵者眼界甚宽,遍游江河湖海。
C.渔樵者收获颇丰,官吏望尘莫及。
D.渔樵者成就甚大,客者难以理解。
【小题4】客的问与答表现了客怎样的心理变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己巳,谒太庙。
(公元669)李勣寝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上闻之,悲泣。葬日,未央宫,登楼望辆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元年、总章元年)
①房、杜:房玄龄、杜如晦。②挝: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B.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C.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D.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高宗对李勣很敬重。他在南郊祭祀天地,报告平定高丽,让李勣第二位献祭。
B.李勣临终遗嘱其弟弟严管子孙。让弟弟李弼在他去世后对儿孙要严加管教,是吸取房玄龄、杜如晦的子孙不肖的教训。
C.李勣特善于笼络军心。打了胜仗,他把功劳归于下属,把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都分给将士。
D.李勣虽为戎帅却很顾念亲情。他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风回,爇其须鬓”而不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5分)
(2)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