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选古文小品序廖燕
①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
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
③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
④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①小品: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②大块:大自然。 ③照乘:能照亮车辆的宝珠。
【小题1】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B.哉C.耳D.矣
【小题2】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个“耳”字,显示了作者对“照乘”和“匕首”的轻视。
B.两个“而”字,这里表转折,引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和发现。
C.两个“而已”,干脆坚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追求。
D.这句话与第②段中的“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相呼应。
【小题4】本文说理多用比喻,请以第④段为例做简要赏析。
【小题5】请分析这篇序文是否做到了“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5-07 04:5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年十四举于乡。逾四年,为嘉靖五 年,会试第一。选庶吉人,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曰:“陛下以灾变求言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御史徐瓒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鈜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鉉、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 伤政。”帝责其妄言,且今献谠言善策。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帝览之,益怒,下 诏狱掠治,黜为民。久之,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帝有疾,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帝大怒,复黜为民。京师被寇,朝 议以时春知兵,起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大将军仇鸾倡马市,时春愤曰:“此秦桧续耳。身为大将,而效市侩,可乎? ”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稍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三十二年,摧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时春慷慨负奇气,善骑射。慨寇纵横,将帅不任职,数谓人:“使 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作《御寇论》,论战守甚悉。既秉节钺,益思以武功自奋。其年 九月,寇入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马步兵往御之。至广武,诸将毕会。谋报寇骑二千余,去两舍。时春

援曱欲驰,大将李涞固止之。时春大言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前。及于大虫岭,伏 兵四起,败缋。仓皇投一墩,守卒缒之上乃得免,涞军竟覆。被论,解官听调。时春喜谈兵,至是一战而败。然当是时将帅率避寇不击。为督抚者安居坚城,遥领军事,无躬搏寇者,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B.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C.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錄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D.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錠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未/錄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第一名称为“会元”。
B.庶吉士:官名,明朝初置,永乐二年始专隶属于翰林院,选进士中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
C.正旦:每年正月初一。在明代,百官在这天需朝贺天子,但太子不能受百官的朝贺。
D.节钺: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古代天子授与官员或将帅节钺,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时春敢于直言,充满正气。在上疏中,他严厉批评了朝臣以各种虚浮之词迎合皇帝的行为;大将 军仇鸾主张马市,也遭到了他的批评。
B.赵春时善骑射,有军事才能。京师遭遇敌寇时,曾主事兵部,训练民兵。当时的将领无法抵御敌寇横行,他专门著书详细论述了战和守的策略。
C.赵春时希望在军事上建立功业,报效国家,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故宼入侵时,他不听劝阻执意追击己经离开两夜的敌军,最终广武遇伏而被打败。
D.赵春时有担当有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很多将领畏敌避战,督抚一类的官员躲在坚固的城 中,赵春时却亲自上阵与敌人作战。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
(2)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年十六,随世祖入关。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兆麒起布衣,为侍从,感激图报。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逸入楚。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楚人新罹兵灾,噢咻安辑,民庆更生。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旋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八年,授淅闽总督。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其一也。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水师提督。崇明密迩海氛,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之威,伺寇之隙。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坐镇十载,人不知兵。二十三年,俄人入境。上择贤能谙练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优旨俞允。徜徉林下六年。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兵部尚书。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兼赐上方珍物。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友,家门雍穆。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注】①噢咻:抚慰病痛。②海氛: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党逸入楚 逸:逃跑
B.楚人新罹兵灾 罹:遭受
C.旋以裁缺回京 旋:不久
D.兆麒性孝友 友:朋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兆麒其一也  其皆出于此乎
C.壮我之威,伺寇之隙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 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铁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     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形象。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指。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3)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读经之书,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B.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C.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D.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将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容甫爱好学习,过目不忘。因为贫穷不能买书,帮助书商在市场卖书,于是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看过就能背诵。
B.汪容甫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都有阅读,还写了《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
C.汪容甫性格正直,不拘小节。遇到好的文句,却不吝啬地称赞。对于当时的阴阳邪说、释老的神怪之说,则不遗余力地批判它们。
D.汪容甫以孝顺闻名,忠实厚道。家贫就卖文供养母亲,听闻老友旧交家道不济,就关心慰问。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