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命童子取土之 填平
B.蓉复其地  鞋子
C.浸淫广    一天天
D.而笑曰    环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蹶然以惊B.室始洞然
C.坦然则既平矣D.已而复然
【小题3】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B.凡事开头难,要十分重视事情的开始。
C.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D.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4 11:0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长生传

张惠言

余故居南郊德安里,邻有陈长生者,与兄奉母以居,无妻子,有室一楹,园地以稜计者十。兄偻且病,常给守舍。而长生力治地种菜,卖之得钱,且为人赁佣以充食。

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其为佣,勤甚。他佣所苦弗欲,悉任长生,长生皆为之无怠。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笑曰:“此足矣。”固与之,则又笑委之去。及其于所价直皆然。人谓长生痴也。

余幼时儿嬉,日过其门,门前树瓜瓠之属,夏秋之交,编竹为架,垂垂然。时见长生兄弟奉母坐其下,手一盂饭,蔬一盆,且语且食。长生或时时抗声歌,则格格笑,母与兄皆笑。其后予徙居城中,岁时至旧庐,恒过访焉。

十余年,其母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而葬于其室前。家益贫,兄病益甚。长生晨则其兄,而出力作,暮归,扶持之甚备。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年余,兄死,则又鬻其园地以敛,而葬于母旁。数月,长生亦死。邻人鬻其居以葬焉。

论曰,孟子之言曰:人性善。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何哉?余故述其事,将以待考风俗者有取焉。

(选自《茗柯文补编》)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给守舍   爨:烧饭B.未尝 校:计较
C.长生晨则其兄 食:吃饭D.其园地之半以敛焉 鬻:卖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长生无妻无子,和母亲、哥哥一室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哥哥驼背患病无法营生,长生只能靠种地种菜和为人赁佣来养家糊口。
B.陈长生沉默寡言,逢人爱笑。这样的性格,使得村里无人欺负他。他还吃苦耐劳,别的佣工不愿做的事情,长生没有怨言,从未懈怠。
C.长生孝顺母亲,敬爱兄长。他曾在门前瓜瓠架下,高声歌唱,格格而笑,以娱乐家人。后来母亲和哥哥相继去世,他把他们安葬在室前。
D.作者在文中塑造了陈长生勤劳淳朴、恪守孝悌的形象,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指出了乡人对他的矛盾性评价。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
(2)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
【小题4】结合最后一段,分别概括作者和乡人对陈长生的评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乙巳,寻牡丹于工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归;复遍历昆山域内外有花之所。浃辰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

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壮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笑作者,吾无辞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

(注)①浃辰:十二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得观而后已    已:停止
B.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
C.溺其美而其中  动:动摇
D.笑作者 贻: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余寻花是也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至虎丘观花市归 吾尝终日思矣
C.适一时之兴    弱天下之民
D.吾无辞 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可惜偏远之地没有到达。
B.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
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
D.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
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件,如醉如痴。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
D.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已,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
(2)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
【小题6】归庄,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为文个性独具,曾作《传砚斋记》。文章首段:“戌申春,余至嘉定。严舜工,洞庭山人,而寓居焉。台余于底斋中而请曰:我六世祖彰德守芥舟公,有一砚,传于子孙,今百年矣。念先世之遗泽,以‘传砚’名其斋,请为之记。”下面内容节选自该文的尾段,请用斜线(/)断句。
吾愿舜工常以此砚置之案头临摹古帖挥洒诗书画以自娱勿使子弟磨墨吮毫作经义策论千进之具以为砚羞此乃善用先生之传器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秀野堂记

朱彝尊

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导以回廊,空以径,累石为山,望之平远也;捎沟为池,即之蕴沦也。登者免攀陟之劳,居者无尘壒之患。晓则竹鸡鸣焉,昼则扶桑放焉。于是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宾客,极朋友晜弟之乐。暇取元一代之诗甄综之,得百家焉,业布之通都矣。侠君乃梦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十十,容色则殊,或俯而拜,或立而盱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乃借钞于藏书者,复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观乎书画,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夹,靡勿考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诗乃大备矣。

予留吴下,数过君之堂。侠君请予作记。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吴多名园,然芜没者何限!而沧浪之亭,乐圃之居,玉山之堂,耕渔之轩,至今名存不废。则以当日有敬业乐群之助,留题尚存也。侠君筑斯堂,媕群雅,将自元而宋而唐而南北朝而汉,悉取以论定焉。吾姑记于壁,用示海内之诵元诗者。

(注) ①壒:尘埃。②晜:晜,同“昆”,兄长。③盱:张目而视。④梵夹:佛经。⑤媕:捕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则佛桑焉   放:开放
B.暇取元一代之诗综之   甄:鉴别
C.予留吴下,数君之堂   过:拜访
D.舞歌既,荆棘生焉 阕:分段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晓竹鸡鸣焉
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B.侠君梦有客愉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C.悉取论定焉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用示海内诵元诗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秀野堂的北面是宅第,南面是闾丘坊,还有回廊小径,假山池塘,时有鸡鸣鸟叫,是自然风光和人工美景的巧妙结合。
B.秀野堂里常有文人墨客往来,主人在此放置书架,闲暇时,置酒与友人论诗,忙碌时,就搜集元诗,认真整理并抄录结集。
C.文选楼和尔雅台因为歌舞升平而终于荒芜废弃,只有沧浪亭、乐圃居、玉山堂、耕渔轩,至今名声在外,那是因为题诗尚存。
D.很多的园林建筑,年深日久都会荒废。而真正能传世不朽的,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秀野堂在搜集整理诗歌方面卓有成就。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
(2)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