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酝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古人所为常使意胜于法,而后世常法胜于意,意难识而法易知。颜柳之书,余一见即知其美。此书八九年中凡三见矣,今始识用意之妙。正犹有道君子,非久与之居不足知其所蕴也。
(选自方孝孺《题禇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
【小题2】“颜柳”是唐代两位书法家的并称,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小题3】唐初与中唐书法大家的书法风格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0 02:37: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9分)
与赵韫退大参书
王弘撰
昨承执事枉驾,以贵乡诸先生之命,为贺相国冯公寿文,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即当欣跃操觚,竭其所蓄,直写相国硕德伟抱、辅世长民之大略,以求得相国之欢。然而审之于己,度之于世,皆有所不可。故敢敬陈其愚,唯执事详察焉。
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诸本省抚军,转咨吏部,不允;嗣又奉旨严催,不得已,强勉匍匐来京师;复具词令小儿抱呈吏部,又不允。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两月以来,未尝出寺门一步。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须白齿危,两目昏花,不能作楷书,意欲临期尚复陈情,冀幸于万一,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
夫贺相国之寿,非细故也。诸先生或在翰苑,或在台省,或在部司,皆闻望素著,人人属耳目。公为屏障以为相国寿,则其文必传视都下,非可以私藏巾笥者也。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无论学疏才短、不能揄扬相国之德,即朝廷宽厚之恩,亦未必以此为罪。而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甚至使不知者,以弘撰于相国素不识面,今一旦为此文,疑为夤缘相国之门,希图录用,欺世盗名,将必有指摘之及。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
不然,操天下文章之柄,为天子教育人才,天下之士,望之如泰山北斗,伏谒门下者,咸思得邀相国之一盼为荣。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是用直布腹心,唯执事裁之谅之。并乞上告相国:倘惠于相国,得归老华山,为击壤之民,以遂畎亩作息之愿,午夜一灯,晓窗万字,其不能忘相国之德,将以传之纪载而形之歌咏者,必有在矣。(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贺相国冯公寿文属:请托
B.尝具词诸本省抚军控:告诉
C.而之于法揆:衡量
D.倘惠于相国邀:邀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云本之相国意秦强而赵弱
B.强勉匍匐来京师敛赏财送其行
C.人人属耳目犹且从师而问
D.以遂畎亩作息之愿日与徒上高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了对方的意图,觉得应该马上为冯相国写一篇贺寿文章,但是从自己和世事的角度考虑,认为都不能从命。
B.本文第二段里,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手法,写自己来京前后的情况,强调自己年老有病和要尽的礼数,表达入情入理。
C.作者拒绝写寿文的原因,主要是怕牵累相国,这与开头记住相国理解自己的情谊和结尾不忘相国之德照应,行文严谨自然。
D.这封书信用委婉的语言表达了坚决的态度,拒绝了写寿文的请求,并结合归老田园的心愿,表现了清高不阿的节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4分)
(2)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注释)①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并写有一篇《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    ②吴越:指吴越王,即钱镠。 ③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了宋王朝。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淮南纳土 迨:等到
B.及四世   垂:将近
C.乃为释子所重如此  钦:敬重
D.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  澌然:冰块消融的样子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即点明文瑛所居之地乃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昔日所建沧浪亭的旧址。后文的记述历史、抒发感慨,都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进行的。
B.文章记述了沧浪亭多次发生变化的过程,即由“亭”到“园”,再到“亭”,最后到“庵”的变化,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概括能力和广博的学识。
C.作者别具匠心,在历史的对比中,赞美了苏舜卿的沧浪亭。作者深刻的寄寓,不言明而令人尽可意会,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
D.本文的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平淡直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小题3】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2)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恒山游记
[明]乔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玄之天。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
至正德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等,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是多珍花灵草,枝态不;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从者云:“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其上路益险,登巅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注释:①总玄之天:意谓总管北方的天界。②西蕃:指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园陵:帝王的墓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盘于地 纵:放纵,自由自在
B.枝态不  类:像,相似
C.如虚历空 缘:沿着
D.奔峰来 趋:归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想要游览恒山己经有二十多年了。皇帝改年号为正德,作者奉皇上之命去恒山通告此事,才得以游览。
B.这篇游记是按照由下而上的登山顺序来写的,先写从山麓仰望,再写在半山腰俯深窥高,最后又写山顶所见。
C.每年春天,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百姓,来到岳庙烧香,有求必应,因此岳庙显赫的名声传遍四方。
D.篇末写作者由绝顶放览之所见联想到虞舜巡狩恒山接受北方诸侯朝见的故事,这使得恒山的形象越发庄严、神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
(2)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小题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恒山的灵异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