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带雨斜开扁豆花
周志坚
①刚下过一场雨,天一下子凉爽起来,漫步小道,蓦地,我看见一架扁豆花。
②扁豆栽种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起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缀着水珠,晶莹剔透地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自始,我开始注释着这架扁豆花。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在秋风里起舞翩跹,欢欣鼓舞。花落,结英,扁豆成型。邻居家四岁的小孩,说出的话最为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邻居家那个小小孩嚷嚷着要摘,我抱起他,他一扬手,摘了一瓣,“我摘到绿月亮了。”他高兴地喊着,真是童心可爱。
④这里的扁豆,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而言,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由生长,花开花落。想着若把它摘了切成碎片,清炒一下,放点蒜苗红辣椒之类,味道会很鲜美。从前,乡下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墙院边,随便捋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再拌点蒜泥,那是一碗不错的菜呢!可以吃得津津有味。那时,生活困顿,缺油,难得滴上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那是儿时的记忆。
⑤常听人说,扁豆最贱了,不管栽倒哪里,只要有一方空间,无须怎么打理,都会开花结实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其生命力之强,犹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扁豆也是适用的。我想人也是应该这样,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要顽强地生存,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求富贵闻达,不怨碌碌无为,走正路,不虚度年华,留下生命的足迹足矣。
⑥清代学者查学礼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至秋,莫悲切,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巧用修辞格进行写景,表现力强,请加以欣赏。
【小题2】第③段中写到秋天里“别的花”,其意图是什么?
【小题3】第⑤段中说“扁豆最贱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4】赏析第④段中关于煮饭时做饭人的“动作描写”表达效果。
【小题5】文章最后一段耐人寻味,请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8 09:1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论

(宋)苏洵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

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

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

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与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従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有大,有小知 知:通“智”,智慧
B.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四海 被:覆盖
C.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而成功博也  约:节约
D.与左右誉阿而即墨者几人  毁:诽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贤人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俨其若君父之威     即今之傫在墓者也
C.而人不知吾不知其九也 不知东方既白
D.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功不成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将治国者分为“圣人”“贤人”“愚人”三个层次,目的是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运用比喻论证,提出论题:治国不能只凭“雷霆轰轰”,而应“用其明”。
C.后三段作者扣住“精”字,反复论证了愚者“功不成”是因为“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
D.文末以举其一而可知九的道理,强调了齐威王“易知而精之”,含有明显的讽谏意义。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雷霆日轰轰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乃亵乎!
(2)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既 不 能 常 又 不 能 时 悲 夫 殆 哉 夫 惟 大 知 而 后可 以 常 以其 所 及 济 其 所 不 及 而 后 可 以 时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叙梅子马王程稿
(明)袁宏道
余论诗多异时轨,世未有好之者,独宣城梅子与余论合。凡余所摈斥诋毁,俱一时之名公巨匠,或梅子旧时友也,梅子的然以为是。而其赞叹不容口者,皆近时墨客所不曾齿及之人,梅子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梅子尝语余曰:“诗道之曹秽,未有如今日者。其高者为格套所缚,如杀翮之鸟,欲飞不得;而其卑者,剽窃影响,若老妪之傅粉;其能独抒己见,信心而言,寄口于腕者,余所见盖无几也。往余为诗,一时骚士争推毂余,今则皆戟手詈余□。余思非公莫能评者,今所著稿具在,其有以箴。”
余曰:“是公诗进。昔余至吴,乡人有偕来者,饮以天池、虎丘,怒发投诸地曰‘此何异水!’适家人有携安化茶者,出而饮之,其人大喜,立啜四五盏。何也?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今公出诗以示人,其怒不必诘,其喜大为可戒。惩其所誉而劝其所嗔,公之于诗也几矣。”
【注】①杀翮(hé):翅上羽毛凋落。②影响:模拟效仿。③戟手:用食指与中指指点,其形如戟,是一种粗鲁无礼的行为。④天池、虎丘:指天池、虎丘所产之茶。
【小题1】可填入第二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
B.耶
C.矣
D.乎
【小题2】对第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出我与妹子合作评论诗歌,互相认可摈斥诋毁和赞叹的态度。
B.指出我与梅子合作评论诗歌,共同摈斥诋毁和赞叹近时墨客。
C.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我认为梅子摈斥和赞叹的态度。
D.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梅子认可我摈斥和赞叹的态度。
【小题3】第二段连用两个比喻,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4】简析第三段中乡人由“怒”到“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逍 遥 游
庄 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 通“智”,智慧。
B.汤之问棘也是已 对的,正确的。
C.此小大之也 通“辨”,区别。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阻。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的作用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鹏之徙于南冥也。(3)而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夫晋,何厌之有?(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7)翼若垂天之云。(8)而宋荣子犹然笑之。(9)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0)汤之问棘也是已。(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1)(2)(7)/(9)(10)/(3)(4)(8)/(5)(11)/(6)
B.(1)(2)(7)/(9)(10)/(3)(4)(6)(8)/(5)(11)
C.(1)(7)/(2)(9)(10)/(3)(4)(6)(8)/(5)(11)
D.(1)(7)/(2)(9)(10)/(3)(4)(8)/(5)(11)/(6)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