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为祥瑞,以朝廷媚:讨好
B.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晏:强盛
C.太平皆自有道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励:劝勉
【小题2】(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
D.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告兴兵累年
【小题3】(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小题4】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16 02:5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 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自周后文弊 弊:衰坏B.各自名 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工于语言   工:擅长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 是:这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吾子始自山出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其已成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
B.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
C.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2)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
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②劬瘁:辛劳,劳苦。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造:拜访
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甫:刚刚
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恨:遗憾
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拳拳:恳切,诚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固已安矣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①某急诣寇所,实告情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祝生“事母至孝”的一项是
①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②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
③生乃投拜 ④代母执炊,供翁媪
⑤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   ⑥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如知道害他的鬼的姓名,只要得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到寇三娘家,请求帮忙。寇家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就可以投胎再生,坚决不给。没得到解药的祝生被同年背着回家,快到家门时就死了。
B.寇家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几天后,三娘就要借“家中无人照顾,还是让我早点回去吧”的理由回祝家,回家前,特意给娘家叩头。可见,三娘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顺。
C.祝生虽中水莽草毒而为鬼,但他没有像其他鬼一样找人代替自己,而且他还非常憎恨那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因此开始驱鬼,救了很多人。
D.祝生的善行感动了天帝。天帝任命祝生做四渎牧龙君,祝生和三娘都得道成仙。最终,祝生的儿子经寇家同意后,将三娘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3分)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4分)
(3)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邪正辨
曾 巩
正者一,邪者十,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曰:“某邪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邪也,亦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邪也,斯邪人也。
抑未尽是也。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天下之事考之,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正者曰:“用是策可以治。”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者曰:“彼策也,不可用。”则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不戾于其始也有赏,戾则有咎。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焉。不苟然而也,任与责之之术如是也。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于号令也一,于赏罚明,于治也几矣。考之其实尔,此之谓也。
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此之尚而已。……正者曰:“天下未治也。”邪者曰:“已治也。”邪者胜正者十常八九。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可置”,则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已也。夫然,故正者不得尽其道,邪者得间之于冥冥之间,于计无必定也,于信用轻以蔽也,于号令也二,于赏罚也不明,于治也疏矣。正与邪两尊焉,一日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
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曰: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为贤,大佞之为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必也本其情之谓也。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吾云尔者,以其情而知之也,其意易者矣。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赏与咎无所焉 依托
B.不苟然而也   容易
C.于信用也不轻以 受蒙蔽
D.其意易者矣   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抑未尽是也    当其欣所遇
B.天下之事考之  仆口语遇遭此祸
C.于赏罚明 谁得而族灭
D.一日有败 锲不舍,金石可镂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辨明审定邪人、正人的方法,论述了对待邪人、正人的态度。
B.作者认为要确定一个人的正邪,必须“考其实”。具体说来,就是既不轻信别人的论断,也不轻信其外在的言行,而一定要深入考核其内情。
C.作者认为既能明辨邪正,就应当善于任用方正的人,并责成他治理好国家。而做到这点并不难,正者往往取胜。
D.文章采用了正、反两方面重复论述的形式,从而使其观点得到了反复强调。在论述过程中,又时时以问句点明其所论之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本 其 情 是 亦 考 其 实 矣 岂 不 可 欤 知 不 循 其 迹 又 不 本 其 情 而 欲 知 其 贤 与 佞 顾 非 不 可 欤?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
(2)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生所资:资助、供给B.心远役惮:害怕、畏惧
C.饥冻虽切:急迫、急切D.尝人事从:顺随、依从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幼稚盈室B.于时风波未静C.质性自然D.于是怅然慷慨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叔余贫苦不物喜,不以己悲B.遂见用小邑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故便求胡为乎遑遑欲何D.事顺心游于三辅,入京师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2分)
答: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分)
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B.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C.方其破荆州,江陵下:顺流而下
D.举匏樽以相属:这里指劝人饮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正襟危坐问客曰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B.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暮春
C.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寄蜉蝣天地
D.挟飞仙邀游秋为期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何为其然也?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固一世之雄也D.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是苏轼借客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B.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以表现苏轼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整个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诗情画意俱现。
C.本文作为记游文,没有停留在山川风物本身,而重点放在对在宇宙人生的见解上,并将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体现极高的艺术价值。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