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有边事,当涂兵之,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办。贤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坎儿置之屋壁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下车:读到任
D.力不耳瞻:足,狗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子之恭将有以为
B.及冬,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颐指办吾尝跂望焉
D.贤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4 04:2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意者夫子未仁与?人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也,吾语汝。汝以仁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1)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

(取材于《孔子家语·在厄》)

注释:(1)伯夷、叔齐:与下文中的比干、关龙逢、伍子胥均为古代贤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讥皆中诸侯之病   刺:指责
B.君子无所   困:贫困
C.由未之也   识:懂得
D.吾为尔   宰:管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路出陈蔡 且芝兰生深林
B.乃召子路问焉 夫子推行之
C.人弗吾信也 行久矣
D.汝以仁为必信也   为善天报之以福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使徒兵距孔子
于是派兵阻拦孔子
B.外无所通,藜羹不充
无法和外边取得联系,连粗劣的食物也吃不上
C.奚居之穷也
怎么处境如此困穷呢
D.夫子何病焉
先生有什么病呢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 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
②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蔡的大臣害怕孔子帮助楚国,所以派兵阻止,不让孔子到楚国去。
B.孔子在陈蔡陷入困境,但他还在给弟子讲授学问,并不停地弹琴唱歌。
C.孔子用伯夷、叔齐等人的事例告诉弟子应坚持理想,不要被困难吓倒。
D.通过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之间的问答,可看出颜回更受孔子赞赏。
【小题6】被困陈蔡时,孔子提出了“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这个问题,与三位弟子探讨儒家学说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以致于到了现在的地步。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三位弟子对此问题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卢。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⑤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1)鈇钺(fū yuè):原指斫刀和大斧,此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2)介然:形容有心事。(3)留守相公:东都留守朱馀庆。
【小题1】从结构上看,第①段的作用是  
【小题2】为什么说“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小题3】作者托温生拜见乌公时陈述两个问题,一是     二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对乌公的行为,作者似“怨”而实颂,结合具体内容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文成即位,赐爵渔阳男。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及城溃,白曜将坑之。麒麟谏曰:“今方图进趣,宜示宽厚,勍敌在前,而便坑其众,恐三齐未易图也。”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后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为冀州刺史。
孝文时,拜齐州刺史,假魏昌侯。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明公仗节方夏,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须斩断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退。麒麟以亲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请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朝议从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 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伏惟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其制,长吏不恤其本。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饥寒之本,实在于斯。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卒官,遗敕其子,殡以素棺,事从俭约。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于坐傍。临终之日,唯有俸绢数十疋,其清贫如此。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谥曰康。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B.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C.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D.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是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B.“拜”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拔、除、擢、迁等。
C.“守宰”指地方长官,史书中有记载“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D.“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麒麟跟随征南将军慕容白曜征讨升城,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韩麒麟劝谏其应显示宽厚仁爱,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
B.韩麒麟任齐州刺史时很少用刑罚,朝廷使者刘普庆劝他用杀戮来树立威信,他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对其严厉驳斥,刘普庆十分惭愧。
C.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
D.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他为官清廉,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
(2)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为虫也,柔可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而骑也   狎:戏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说之厚利 其半啖君
B.则阳收其身实疏之  武公怒戮之
C.而说以名高 夫龙为虫也
D.厚者戮,薄者见疑  母之故,忘其刖罪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小题6】请从文中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简要概括,并谈谈该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来说有怎样的启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秉字叔节,父震。少传父业,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自为刺史、二千石,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拜太仆,迁太常。延熹三年,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五年冬,代刘矩为太尉。是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秉与司空周景上言:“内外吏职,多非其人,自顷所征,皆特拜不试,致盗窃纵恣,怨讼纷错。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实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灾谤。请下司隶校尉、中二千石、二千石、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侯,各实核所部,应当斥罢,自以状言,三府廉察有遗漏,续上。”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速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时,郡国计吏多留拜为郎,秉上言三署见郎七百余人,帑臧空虚,浮食者众,而不良守相,欲因国为池,浇濯衅秽。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自此终桓帝世,计吏无复留拜者。七年,南巡园陵,特召秉从。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日:  “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八年薨,时年七十四,赐茔陪陵。
(节选自《后汉书·杨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B.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乘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C.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乘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D.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由古代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
B.二千石,指的是汉代郡守的俸禄,同时又是郡守(太守)的通称,而汉代最高级别是万石。
C.《尚书》,即上古之书,儒家经典之一,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D.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因为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来指帝王或者一般的王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秉出身书香门第,教授桓帝。他深受父亲杨震的影响博通书传,常年在家教书授业,四十多岁才离家为官,桓帝即位更是被征入朝劝讲。
B.杨秉计日接受俸禄,廉洁自律。自为官以来,他根据自己任职日数接受俸禄,遇到门生故吏赠送钱财,他闭门拒绝,因为廉洁而受到世人称赞。
C.杨秉敢于迎难而上,整治官场。他担任太尉时,宦官势力正盛,这严重影响到官场环境,他与司空周录一同上书请求整治官场,最终天下肃然。
D.杨秉深受皇帝信任,死后殊荣。他多次竭尽忠诚向皇帝上疏,并且他的建议大多被皇帝采纳,他死后朝廷在帝王陵墓附近赐给他一块坟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
(2)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