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魏安鳌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日:“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予能急人之圆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日:“吾臣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俗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予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鹈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予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予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
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生:单独生存。
C.今有难,无他端,丽欲赴秦军他端:别的办法。
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资:出钱悬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磬夫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予纵轻胜,弃之降秦
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为四组,最能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
①公子患之,数清魏王 ②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⑧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弓|车还闽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圈”豹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阉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9-30 09:30: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蔺相如病笃:深重
B.赵军固不战壁:营垒
C.纵奇兵,败走详:假装
D.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约束:束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赵括不可将兵的一组是(  )(3分)
①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②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③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④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⑤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⑥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唆使赵王以赵括为将,赵王中计,并以赵括来代替廉颇。
B.赵王起用赵括为将时,遭到蔺相如、赵括父母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劝谏均于事无补,最终造成秦军坑杀数十万赵军的惨痛结局。
C.赵母将赵奢与赵括进行对比,认为赵括不如父亲体恤部下,不能以国事为重,并已预见到了战争的失败,恳求赵王免于连坐,最终如愿。
D.秦将白起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四十多天,赵军饥饿难耐,赵括亲自与秦军搏斗,死于战场,赵国损失共四十五万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同类题2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教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过秦论》上篇)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 以 君 子 为 国 观 之 上 古 验 之 当 世参 之 人 事 察 盛 衰 之 理 审 权 势 之 宜 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覆安矣。

(选自《过秦论》下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B.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C.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D.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代指军队。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
C.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
D.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小题3】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及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指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B.作品中作者极力实出秦始皇威势之盛,揭露其政策的实质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并以两个“不敢”从正面表现了秦始皇的不可一世。
C.作品交代了陈涉的出身地位,个人素质以及起义军的基本人员构成、武器状况,写出了抗秦力量的单薄。这样写说明了强秦并非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
D.《过秦论)上篇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除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诸葛亮谓刘备日:“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 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赤壁之战》 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 夷:平定
B.若能以吴越之中与中国抗衡   中国:中原,指曹操的势力。
C.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北面:到北方去
D.必上将军 蹶:使受挫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B.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C.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D.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复为之下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对文意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璧之战开战之前,形势紧急,诸葛亮请求到孙权那里求救,并在柴桑拜见了孙权。
B.当时,孙权的势力比刘备雄厚很多,且主要在江东, 但对于迎战还是投降犹豫不决。
C.诸葛亮以“田横守义不辱”和曹军长途劳顿,且不习水战等来激发孙权的抗战斗志。
D.孙权认为自己不应该以这么强大的兵力、国力来投降曹操,所以马上答应联刘抗曹。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某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日‘王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日:“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②颜斶辞日:“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③虞:通“娱”,欢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敢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______)  (2)不若死士之垄也(_____)
(3)寡人自取耳   (______) (4)士生乎野   (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清静贞正自虞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B.则再拜辞去也 人非生知之者
C.王者贵 叫嚣东西
D.王前趋士 若属皆且所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小题4】第①段在和齐宣王的论争中,颜斶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_”,表现出颜斶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小题5】第②段颜斶怎样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