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C.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D.将取之焉:哪里
【小题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与例句加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A.缒而出
B.越国以
C.济而夕设版焉
D.若不秦,将焉取之
【小题3】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句(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甚矣,汝之不惠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秦“退师”理由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⑤夫晋,何厌之有?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17 12:0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B.越国以鄙远 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 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 ,这里指秦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 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和(2)及《鸿门宴》中摘录的句子(3)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兰亭始末记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知此书,知在辨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辨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辨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辨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辨才出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才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救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已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辨才闻语哽绝,良久始苏。

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B.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C.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D.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古代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B.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C.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D.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辨才禅师,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C.辨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辨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取走了《兰亭》帖,昏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同类题3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北:北面。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信服。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从。D.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平明,汉军乃觉之乃自刎而死
C.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吕)马童面之
D.不忍杀之,以赐公。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B.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C.项羽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他,而项羽觉得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现在无一人生还,无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拒绝渡江。
D.项羽在乌江边与汉军短兵相接,杀死几百汉军,自己毫发无损,被他的老朋友吕马童认出来后,便无奈自刎。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且上存亡不可知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姓都来归附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3分)
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临年四十以大理寺丞致仕,居吴兴城西。一日,浮屠晓容来谒,公欣然接之。是时,二子行中、久中秋赋不利,皆在侍下,公强使冠带而出。容一见行中,惊起贺曰:“后举状元也!老僧自此不复更阅人,往杭州六和寺求一小室寄迹,待科诏下,乃西游耳。”公初未之信。后三年春,久中偶至六和,容叩伯仲行期,久中告之,师曰:“某是日亦当离杭矣。”

是秋,二朱至京,开宝寺,容寓智海。相次行中预荐,明年省闱优等,唯殿试病作,不能执笔。是时,王氏之学士人未多得,行中独记其《诗义》最详,因信笔写以答所问,极不如意。卷上,神宗爱之。行中日与同舍围棋,每拈子欲下,必骂曰:“贼秃!”盖恨容许之误也。未唱名前数日,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须臾,又至,且曰:“愿见朱先辈。”行中叱其仆曰:“此必省下欲出关者耳!”同舍曰:“事不可知,何惜一见?”行中乃出,士人附耳而语曰:“某乃梁御药门客,御药令奉报足下,卷子上已置在魁等,他日幸相记。”行中唯唯而入,再执棋子,手颤不能自持。

行中念容,独往智海,道梁氏之事。师喜甚,为命酒留款,且曰:“吾奉许固有素,只一人未见尔,当邀来同饮。”烛至,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师徐曰:“此子当唱第,先生能一留目否?”丐者曰:“尔云何?”师曰;“可多士否?”丐者摆头曰:“第二人。”师行中足,使先起,密征其说,但曰:“偶数多。”

明日出门,遥见余行老亦入寺,师不觉拊髀惊叹,谓行中曰:“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及听胪传,行老果第一,行中次之。行中释褐了,往谢师,师劳之曰:“子福人,今日日辰,以法推之,魁天下者官不至侍从。”其后,行老止领郡而已。

(选自《泊宅编》,有删节)

(注)①王氏之学:王安石主持编著的《诗义》等书,因受皇帝信任,一度代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寺 舍:住宿
B.可多士否 冠:位居第一
C.师行中足    蹑:使……放轻
D.子福人 诚:实在,的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又作“致事”“致政”,即出仕为官。
B.浮屠:又作“佛陀”,文中指和尚、出家人。
C.伯仲:原指兄弟间排行的次第,文中指兄弟。
D.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旧时常作为交际用语。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B.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C.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D.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
(2)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小题5】从文章看,当时科考和官场有哪些不良现象?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