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云南,滇国也。汉武帝时始置益州郡。蜀汉置云南郡。隋置昆州,唐之。后为南诏蒙氏所据,改鄯阐府。历郑、赵、杨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鄯阐牧,遂世其地。元初,置鄯阐万户府。既改置中庆路,封子忽哥为云南王镇之,仍录段氏子孙守其土。忽哥死,其子嗣封为梁王。自沐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每下片楮,诸番部具威仪出郭叩迎,盥而后启,曰:“此令旨也。”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每大征伐,辄以征南将军印授之,沐氏未尝不在行间。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孝宗以为然,许之。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诸土司之进止予夺,皆咨禀。会张献忠死,其部将孙可望率余众由遵义入黔,称黔国焦夫人弟来复仇。民久困沙兵,喜其来,迎之。定洲解楚雄围,迎战于草泥关,大败,遁阿迷。可望破曲靖及交水,俱屠之。遂由陆凉、宜良入云南城,分遣李定国徇迤东诸府。而可望自率兵西出,畏知御于启明桥,兵败,被执。可望闻其名,不杀,语之曰:“吾与尔共讨贼,何如?”畏知以三事:“不用献忠伪号,不杀百姓,不掳妇女,吾从尔。”可望皆许之。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始定洲归,屯兵洱革龙,且借安南援自固。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定国既至,定洲土目杨嘉方迎定洲就其营宴。定国侦知之,率兵围营,相拒数日,乃出降。遂械定洲及妻万氏数百人回云南,剥其皮市中。可望遂据滇,而天波卒走死于缅甸。
(节选自《明史·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云南土司传》)
【注】①西平:在今云南、贵州交界一带,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
②黔国公、西平侯:皆沐英的封爵。因珍兽云南有功,封黔国公;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沐英一支后裔袭封黔国公,另一支袭封西平侯。
③沙兵:沙定州之父沙源,时号沙兵。
④畏知:金沧副使杨畏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置昆州,唐之仍:因袭
B.以高智升鄯阐牧领:统领
C.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故事:旧例
D.畏知以三事要:约定
【小题2】【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B.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C.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D.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南被南诏蒙氏占领后,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曰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段氏便世袭该地。
B.沐英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到城郭外叩头迎接,浇水洗手之后才启开来看,沐氏家庭也都能继承沐英的功名。
C.孝宗皇帝认为守臣言之有理,便答应封沐英的后代为黔国公。从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各土司的进退予夺,都要向他们咨询禀报。
D.此时正逢张献忠死亡,他的部将孙可望率领余众从遵义进入贵州,声称自己是黔国焦夫人的弟弟前来报仇。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5分)
(2)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10:5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 象郡; 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名城, 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 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 楚、 燕、 赵、 韩、 魏、 宋、 卫、 中山之君也; 锄懮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 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 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皇”,即秦始皇,他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其中,“始皇”是年号。
B.“六合”在本文中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在《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正相应”指的是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 ”
C.在本文段中,“河”和“关”特指黄河和函谷关;山东,指崤山以东。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第三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名城, 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2)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注,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注]胔(zi):腐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B.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C.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D.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狱。”属:交付
D.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特:只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族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之裘敝    敝:破旧
B.乃夜发书,篋数十     陈:摆开
C.练以为揣摩  简:选择
D.当秦之 隆:隆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不言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B.黄金万镒用  当横行天下,汉家除残去秽
C.转毂连骑,炫煌道     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苏秦“合纵”之策产生的政治影响的一组是
①革车百乘,锦绣千纯    ②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③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④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⑤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⑥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⑤⑥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2)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左右以君贱之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驱而之薛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不如因善遇之
D.孟尝君就国于薛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小题3】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⑦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小题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敕勒歌》为“乐府双璧”。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短歌行》原有相应歌辞,为“乐府古辞”,但已失传,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D.《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它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小题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并没有因为他没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很多人都毛遂自荐,冯谖更是争着前往。
C.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但这一点却正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