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③以兵解,文少保④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⑤以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八弟⑥已亡,其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烈,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①江都,指扬州。②白下,指南京。③颜太师,唐德宗时太子太师颜真卿,被叛军所杀。④文少保,南宋宰相文天祥。⑤可程,史可法的二弟史可程变节投敌。⑥史可法的八弟史可刚为国捐躯。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相史忠烈公督相: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督师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有旧:有老交情
C. 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知:确实知道
D.出疏之纠:捉拿
【小题2】【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忠义和刚烈”的一组是( )
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城陷,忠烈拔刀自裁;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⑤梅花如雪,芳香不染;⑥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⑥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治二年,扬州城被清兵围攻,史可法知道情势不可挽回,为不辱督相之使命,他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B.史可法殉难后,人们纷纷传说他没有死,抗敌义军都假托忠烈的名义起事,有人甚至以他来讽刺投敌的洪承畴。
C.作者认为忠义是圣贤立身的准则,不必拘泥于出世入世之说,那些神仙怪诞的说法,像画蛇添足一样,是多余的。
D.史可法的家人都表现得守志保节。八弟阵亡,他的夫人为夫守节自杀而死。
【小题6】【小题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3分)
(2)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8 02:2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小题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武阳色变振恐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D.使工以药淬之
【小题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兵之B.不得持尺兵
C.不及召下兵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小题4】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救也     克:能够。
B.郑伯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小题2】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人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也?”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谢曰谢:道歉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
D.翦因举兵追之举:出动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B.③④⑥
C.②④⑤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对他评价很高,过于轻敌,导致他征荆兵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始皇幡然悔悟,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激发士气,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分)
译文: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译文: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每题3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B.沛公居山东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霸上(2)范增数项王(3)吏民,封府库(4)人如恐不胜
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之(7)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8)沛公欲关中(9)拔剑撞而之(10)吾得事之
A.(1)(2)(3)(4)(8)/ (6)(7)(9)/ (5) /(10)
B.(1)(2)(3)(4) / (6)(7)(9)/ (5) /(8)(10)
C.(1)(2)(3)(4) / (6)(7)(8)(9)/ (5)(10)
D.(1)(2)(3)(4) /(5) / (6)(7)(9)(8) /(10)
【小题3】(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叛夫秦王有虎狼
B.待大王来常身翼蔽沛公
C.拔剑切啖之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怀王诸将约曰欲呼张良俱去
【小题4】(小题4)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客何为者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⑤大王来何操 ⑥此天子气也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B.①⑤/③/④⑥/②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同类题5

晋灵公不君

左丘明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腼熊蹯,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犹不,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登曰:“臣待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简注)
①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历史上有名的暴君。②厚:重。雕:画。③宰夫:厨师。胹(ér):煮,炖。熊蹯(fán):熊掌。④赵盾:晋正卿(相当于宰相),谥号宣子。士季:名会,晋大夫。⑤三进:往前走了三次。及:到。溜:同“霤”,房顶瓦垅滴水处。此指屋檐下。士季往前走一段路,就伏地行礼,灵公知道他要进谏,所以假装没看见,士季只好又往前走,再跪伏行礼,这样往前走了三次已到殿堂的檐下,灵公无可回避了,才理他。⑥骤:多次。⑦鉏麑(chúní):晋力士。⑧假寐(mèi):和衣而睡,指打盹儿。⑨右:车右,又称骖乘,有勇力之士,执干戈御敌。提(shí)弥明:人名。⑩爵:古代饮酒器。⑪嗾(sǒu):唤狗的声音,用作动词,嗾使。獒(áo):猛犬。
(阅读指要)

本篇揭露了晋灵公的暴虐无道,褒扬了赵盾、士季的正直而敢于进谏。文章以简练的语言,具体写了几件事,故事性很强,描述生动,形象鲜明,不长的篇幅却写活了好几个人物。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宰夫胹熊蹯不(_____________)   (2)不改,宣子骤谏(____________)
(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____________) (4)晨往,寝门矣(____________)
(5)槐而死(____________)  (6)其右提弥明知之,登曰(__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其故而之 ②公
③人谁无    ④而能改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均有词类活用的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灵公不君。②厚敛以雕墙。③问其故而患之。④晋侯饮赵盾酒。⑤提弥明死之。⑥宜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⑧背筐,手长镵。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⑩吾今即杖杀汝。
A.①②④/③⑤/⑥⑩/⑦⑧⑨B.①⑧/②④/③⑤/⑥⑩/⑦⑨
C.①⑩/②④/③⑤/⑥⑦/⑧⑨D.①⑧⑩/②③/④⑤/⑥⑦⑨
【小题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的具体所指。
(1)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子骤谏。公患①,使鉏麑贼②。
“之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不如死也。
“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①。其右提弥明知②。
“之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与“则莫之继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弃人用犬,虽猛何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古之人不余欺也。D.子何恃而往?
【小题6】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   )
①厚敛以雕墙。②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③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④吾知所过矣,将改之。⑤犹不改,宣子骤谏。⑥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
【小题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2)弃人用犬,虽猛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