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吾还也
C.君知难也D.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过也 ③邻厚,君之薄也 ④微夫人力不及此 ⑤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⑥\②④\③⑤
【小题3】对上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开口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目的是想博取秦伯的同情。
B.夜缒而出的烛之武“敢以烦执事”,在大敌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C.文中借烛之武之口,说秦伯曾给晋君恩惠,指的是“许君焦、瑕”这件事。
D.围绕“阙秦利晋”这个中心,烛之武说服了秦伯,终于使秦国撤军而去。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07 11:3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八年,伐陆浑,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 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 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 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B.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 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C.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 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 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是指来自中原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
B.相传禹铸九鼎,夏、商、周将其作为传国重宝,“鼎”也成为拥有政权的象征,后称定都建国为“定鼎”。
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表示降服或谢罪。
D.“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了表诚意与妥协而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诫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
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
C.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亲自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而驻扎,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
D.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已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2)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贾季曰:“不如其弟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赵盾曰:“辰嬴贱,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母淫子僻,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可乎!”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贾季亦使人召公子乐于陈。赵盾废贾季,以其杀阳处父。十月,葬襄公。十一月,贾季奔翟。是岁,秦穆公亦卒。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患。”乃多与公子雍卫。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随会亡奔秦。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晋之殽。
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七年,晋六卿患随会之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馀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辰嬴于二君嬖:宠爱
B.辰嬴贱,在九人下班:次序,位次
C.舍適而外求君,将安此置:弃置,放弃
D.乃令魏寿馀反晋降秦详: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子何震有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将可乎君以知燕王
C.赵盾废贾季,其杀阳处父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B.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C.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则孝结旧/好则安
D.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秦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襄公死后,关于拥立谁做国君一事,大臣们意见不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晋国因为多次遭遇灾难的缘故,想立年长的人做国君。
B.赵盾认为辰嬴地位低贱,她的儿子乐没有什么威望,同时公子乐出居在陈国这样的小国,距离晋国远,没有后援,就不赞成公子乐做国君。
C.太子夷皋的母亲抱着太子日日夜夜在赵盾家里哭泣,赵盾和各位大臣都顾忌缪嬴,也害怕被诛杀,只好拥立太子夷皋做了国君,这就是灵公。
D.为了拥立太子做国君,赵盾亲自带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并和齐、宋、卫、郑、曹、许等国在扈邑签订盟约,稳定晋国。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4分)
②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3分)
③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3分)

同类题3

阅读《鸿门宴》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鸿门宴》出自《史记》。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________,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使用“鸿门宴”这个词通常指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句中的意思。
(1)素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 (2)距关,毋诸侯(______________)
(3)不如也(______________) (4)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言曰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C.不如善遇之D.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5】根据文意,刘邦为了打动项伯,采取的行为是先______,后_______。(均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衽赞述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入宫,移家京师,乃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②张公: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官至司空,博学多闻,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③皇甫谧:晋人,博览群书,名望极高。④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    )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⑤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莫不衽赞述焉;
(2)乃著作郎张载;
(3)思自以其作不班、张:
(4)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小题2】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以覆酒瓮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自以所见不博   以资政殿学士行
C.恐以人废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与“时人未之重”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奚以知其然也
C.惟弈秋之为听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4】翻译划线句。
(1)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小题5】根据所学知识,为上文注释④的空缺处选择正确的地名,使注释完备。
A.江苏昆山B.上海松江C.浙江金华D.江苏吴江
【小题6】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
【小题7】通观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
(节选《说苑》)
注:①绁(xie):栓系。②燕闲:安闲。这里指退朝休息。③斥带:大丝带,又称“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之君何业业:学习
B.发箧视衣,尽颠倒发:打开
C.趣早驾,君侯召击也趣:赶快
D.夫远贤而近所爱贤:贤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子之君无恙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孽子击之使者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D.请以燕闲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文侯吧太子击分封到中山国,父子间三年不通音信;赵仓唐认为这样做至少有违人伦,力劝太子击派人出使京城。
B.赵仓唐将出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带去了魏文侯爱吃id野鸭、喜欢的北方猎犬,取得了文侯的欢心,为出使成功赢得了机会。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他和太子哪一个更高”的问题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文侯赏赐太子的衣带不需要修改。
D.魏文侯听说太子爱读《诗经》,于是诗兴大发要求召见太子与之“奇文共欣赏”。父子和好,《诗经》为媒,别有兴味。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3分)
(2)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3分)
(3)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