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①,黥②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具,未布,既:已经
B.令行于民期年,期年:满一年
C.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给:供给
D.乡邑大治:治理的好,安定太平
【小题2】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B.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C.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D.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商鞅取信于民的一组是(   )
①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②“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③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④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⑤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⑥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②④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31 12:39: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对下列选文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横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秦王使人安陵君日    ② 太守
B.① 秦王不 ②俟其欣,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
D.① 终守之 ②借子杀之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沁园春 长沙》是***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 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小题4】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B.项伯杀人,臣之 活:存活
C.不如因善之 遇:对待
D.旦日士卒 飨:犒劳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良曰:“长臣”
B.私见张良,具告事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击破沛公军 谁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C.良曰:“长于臣。”
D.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节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小题1】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寤生 寤生:脚先出来,难产
B.为之请制 制:制度,礼节
C.大叔完聚 完:修治城廓
D.大叔出奔共 奔:逃跑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制,严邑也,虢叔死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为之请制   廉颇为赵将
C.命子封车二百乘以伐京 以勇气闻于诸侯
D.若弗与则请除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小题3】下列对于文中有关词语和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武公是郑桓公的儿子,武姜是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B.本文塑造人物个性鲜明。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
C.作者紧紧抓住以郑庄公为一方,以姜氏、共叔段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这一线索,围绕争夺权利这一焦点安排叙事线索。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交代人物和矛盾的起因。
D.“伐”指的是公开宣战,有时还有伴有礼乐,古汉语表示“宣战”的字词还有“侵”“征”“袭”,“征”是天子随从作战,一般指的是正义的战争。
【小题4】用“/”给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4

文言文(20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 下列句中加点词中的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百余骑B.数项王
C.以身蔽沛公D.请以剑
【小题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击沛公于坐不如善遇之
B.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
C.臣与将军戮力攻秦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若属皆且所虏何辞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召贾人曰:“卿钥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无私,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饮酒,于占对闲:空闲
B.卿钥置何处恒:长久
C.昔于公断无私狱:监狱
D.高门以待封辟:开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或有告盗牛吾还也
B.盛言孟氏倚权侵虐状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庆疑之,召贾人曰令张良留谢
D.庆贼是乌合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小题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
1.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2.言毕,令笞杀之
3.每欲出行,常自持管钥 4.沙门乃真盗耳
5.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6.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A.1 2 4B.2 3 5C.4 5 6D.2 4 5
【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中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盗,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小题7】翻译选文中划线句子(8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2分)
(2)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3分)
(3)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各题。(14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
B.常以身翼蔽沛公翼:鸟的翅膀
C.则与斗卮酒与:给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樊哙侧其盾以撞B.拔剑切而啖之
吾其还也夜缒而出,见秦伯
C.欲诛有功之人D.窃为大王不取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公为我献之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译文:  
⑵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    
【小题4】根据文段情节,简要概括范增、樊哙二人的性格特点。(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