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列句子
(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8 10:1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二)

读史者知太史公作《游侠传》之意,则知太史公作《刺客传》之意也。刺客诸人,何知有孔孟,何知有仁义,而独不敢失坠者,勇与信耳。屠沽者流,以身许人,诚非比秦人视越人之肥瘠,而无所动心,故白昼杀人,至死不悔,厉身吞炭、目洞胸,往往甘之如饴矣。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而皆不获也,皆数奇也。太史公之叫屈,故《刺客》之传,同于《游侠》也。

(选自康发祥《伯白山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取道 祖:祭祀路神
B.不敢举兵以军吏 逆:抗击
C.乃引其匕首以秦王 擿:指责
D.厉身吞炭、目洞胸 矐:熏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荆轲和歌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B.使使闻大王 不赂者赂者丧
C.以故荆轲逐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
D.太史公之叫屈 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3)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
【小题4】荆轲的“勇与信”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选文(一)作答。

同类题2

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②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③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缕濡:浸湿,沾湿。
B.人不敢与视忤:逆。意思是躲着对方目光。
C.请辞决矣辞决:辞别,告别。
D.士皆目瞋:发怒。
【小题2】请对选文中出现的五处“以”字做分类梳理。
【小题3】中国古典小说中通常每一回都有一个回目,比如《水浒传》的第十五回回目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回目的主要功能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回书的故事梗概。形式上一般采用两个基本对仗的句子。请按照提示,为选文写一个回目。
【小题4】第④段中荆轲对太子丹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第⑤段中在易水河畔他却又唱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前后矛盾的?请阐释一下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海,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命矣  堪:经受
B.防民之口,于防川  甚:超过
C.是以事行而不  悖:违背
D.而宣之于口,成而之  行:行走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B.而后王斟酌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②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多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会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B.骑能者百馀人耳属:跟上
C.为诸君馈围,斩将,旗,刈:夺取
D.项王身亦十余创。被:遭受: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行千里,其谁不知
B.平明,汉军觉之项王驰,复斩汉一都尉
C.汉军皆披靡,斩汉一将山东豪俊并起而亡族秦矣
D.今独巨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故不积跬步,以至千里
【小题3】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其中的“能”字换为“敢”字,这句话的意思没有变化。
B.本文中,项羽主演的“东城快战”,表现了项羽是自负豪爽、勇猛无敌的人。
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认为“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D.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