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列句子
(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8 10:1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其实味不同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吏二一人诣王()(2)晏子避对曰()
(3)叶相似()(4)公狐白之裘()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晋军函陵 B. 越国以鄙远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子犯请击之
【小题2】与“以其无礼于晋”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燕王拜送于庭 B. 使毕使于前
C.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 苟全性命于乱世
【小题3】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 )
(1) 既东郑/又欲肆其西 (2) 公从/臣壮也
A. (1)相同,(2)不同     B. (1)相同,(2)相同
C. (1)不同,(2)相同     D. (1)不同,(2)不同
【小题4】下列句子属于激起秦穆公痛恨晋国的一项是 ( )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同类题4

鸿门宴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小题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使---跟从
B.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作动词  用眼睛示意
C.项伯杀人,臣活之 形容词作动词   存活
D.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
【小题3】翻译句子
①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平日学问)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信建大将之旗鼓建:建造
B.诸将效首虏效:呈献
C.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顾:只是
D.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连:统率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韩信用兵“用权谋”的一组是(3分)    (   )
①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②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
③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④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⑥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A.①②⑤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红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
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并说今日破赵会餐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
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形势,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
D.井陉口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3分)
译文:
(2)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4分)
译文:
(3)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