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选自《庄子·杂篇》,有删改)
注:①屠羊说:一个卖羊肉的屠夫。②三旌:指公、侯、伯三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羊说而从于昭王走:逃跑
B.今臣之不足以存国知:通“智”,智慧
C.藜羹不糁,颜色甚惫颜色:脸色
D.陈蔡之,于丘其幸乎隘:险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返回楚国,打算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屠羊说也在被赏赐之列。但屠羊说拒绝了楚昭王的赏赐。
B.屠羊说认为:楚国灭亡不是自己的过错,所以不愿为此而死;楚昭王返国,自己没有功劳,所以也不能接受奖赏。
C.孔子处境困窘却弦歌不辍,子路、子贡认为这是不知羞耻的行为;后经孔子解释,子路改变了态度,但子贡依然如故。
D.孔子认为,七天不能生火做饭,野菜汤里没有一粒米屑并不算困厄,如果不能通达于道才是真正的困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10 08:2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众从之。律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阅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秦伯说,与郑人    盟:盟誓【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无能也己 且君尝晋君赐矣
B.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鄙远 焉用亡郑陪邻
D.君尝为晋君赐矣 焉置土石【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辩论技艺,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原因。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A仆所以留者 事所以不成者   
B今提一匕首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顷之   今太子迟之
D疑其有改悔   吾其还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C 群臣侍殿上者  
D 而报将军之仇者
【小题3】下列对“易水诀别”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从  幸:宠幸
时不利兮骓不       逝:离去
B.田父曰“左” 绐:欺骗
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部属
C.项王自不得脱 度:估计
七十余战 身:亲自
D.山东为三处 期:及,至
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虞兮虞兮奈入前为寿(《鸿门宴》)
B.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今其智反不能及(《师说》)
C.项王谓骑曰 则或咎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D.项王瞋自叱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劝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围垓下之时,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表现了项羽的儿女情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B.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侧面表现了战斗惨烈,才使得项羽终于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衬托了项羽末路英雄的威势,仍具有威风凛凛、不可侵犯的英雄本色。
D.项羽本有机会逃生,却在乌江畔拒渡,赠马亭长,献首吕马童,一个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 (节选)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常以身蔽沛公(_______________)   (2)杀人如不能(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A.跟从B.随从C.使……跟从D.指挥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4】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5】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因素有哪些?
(1)_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__
【小题6】结合第2段的内容分析樊哙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人,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烟,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民,封府屏,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喜欢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倍,同“背”,背叛
C.吾得兄之 事:侍奉
D.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壁
B.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C.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盖当蓼洲周公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不如善遇之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句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买五人之头而
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C.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D.故令人持壁归,至赵矣
【小题4】下列句子中文言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巡船所物色
B.孰与君少长     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C.沛公安在 夫晋,何厌之有
D.长于臣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之间排行的顺序为伯、仲、叔、季,因此,文中信息表明项伯应为项羽的叔父。
B.项伯为报私恩而夜访张良,张良却以“臣为韩王送沛公”为借口,把项羽要偷袭的消息通知刘邦。
C.项伯开始从楚军“夜驰之”汉军,结果“复夜”从汉军回到楚军,刘邦已先胜一招。
D.刘邦的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可以从骂鲰生,拉拢项伯、授意张良等情节中窥见一斑。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7】请用“/”给下面语段断句。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