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乙)天启六年丙寅。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欲得忠贤欢,乃借织造事以欺君蔑旨,参诬诸臣。锦衣卫掌堂田尔耕遣旗官张应龙,文之炳等六十余人分拿公等,十五至苏州。吴县令陈子瑞,公所拔士也,夜半扣户见,扶床而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毋效楚囚
①对泣。”乃悉召故人与诀别,而夫人吴氏号泣昏迷,绝而复苏者再。诸子环地而哭,声彻街市,公不顾,神色自若。
甫出门,百姓号冤聚送者已数百人。公囚服小帽诣军门,士民聚益众。巡抚毛一鹭,浙人也。檄有司数易置公,毋使聚益众。一日四五遣,然远近闻风相继至愈多。皆言:“吏部清忠亮节,何罪?而朝廷逮之极?”守至昏夜犹不散,旦则复聚。自十五日至十八日,盖通国皇皇也。开读之日,郡中士民送者数万。相聚谋乞两台
②,恳其疏救,于是皆执香迎顺昌于县署,号声振天,县官马不得行。日午至西察院,诸生五百余人,公服立门外。顷,巡抚毛一鹭巡按徐吉得旨至。百姓执香伏地,号呼之声如奔雷泻川,轰轰不辨一语。一鹭流汗被面,惴惴不敢出一语。旗尉文之炳等妄自尊大,不察民情,持械击百姓,且厉声问:“东厂严旨逮官,乃容鼠辈置喙?”百姓颜佩韦等闻之,还问曰:“尔言东厂逮官,则此旨出魏监耶?”诸旗虎面豹声,曰:“速剜若舌,皆出东厂,将如何?”佩韦等不胜愤,振臂大呼曰:“吾辈谓天子诏耳,东厂何得逮官?”首击之炳,百姓从者千计,以伞柄击之炳,诸生皆惊避,毛一鹭恐怖失色,急请兵自卫,与徐吉散去。兵备张孝,太守寇慎,陕西人,甚得民心,再三晓谕。至夜分,百姓始渐散。从尉李国柱死,余或匿斗拱
③间,或升屋走,因得全。
(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周顺昌被逮》)
注:①楚囚: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世遂以南冠、楚囚作为囚犯的代称。②两台:指巡按毛一鹭巡按徐吉③斗拱:建筑名词,这里指房梁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抶而仆之 抶:鞭打,笞打 |
B.按诛五人 按:追究,查办 |
C.檄有司数易置公 檄:传令,命令 |
D.轰轰不辨一语 辨:通“辩”,辩论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悉召故人与诀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而朝廷逮之极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C.则此旨出魏监耶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
D.以伞柄击之炳 以旌其所为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都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但各有侧重:甲主要记述苏州市民抗暴的经过,中心人物是五人,并具体记录了五人的姓名。乙第一段主要记述“周顺昌之被逮”,中心人物是周顺昌。 |
B.甲围绕“声义”略叙事情经过,目的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 乙着重于叙事,客观地记述了从三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市民暴动的全过程,极有史料价值。 |
C.甲文中“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与乙文中“于是皆执香迎顺昌于县署,号声振天”都写出了“吾社”士人对周公的敬仰。 |
D.甲文是从侧面写出周公在苏州市民中享有极高威望,乙文则是正侧面结合,尤其突出了周公明知将被逮仍从容镇定的细节。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2)甫出门,百姓号冤聚送者已数百人。公囚服小帽诣军门,士民聚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