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孺幼聪敏,七岁能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既长,美风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本州召迎主簿。起家中军法曹行参军。时镇军沈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与游宴赋诗,大为约所嗟赏。累迁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为太末令,在县有清绩。还除晋安王友,转太子中舍人。
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于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高祖甚称赏之。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高祖取孺手板题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其亲爱如此。
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出为宣惠晋安王长史,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中大通四年,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五年,为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为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守吏部尚书。其年,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七年,入为侍中,领右军。其年,复为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居丧未期,以毁卒,时年五十九。谥曰孝子。
孺少与从兄苞、孝绰齐名。苞早卒,孝绰数免黜,位并不高,惟孺贵显。
(节选自《梁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文属:写,书写
B.其亲爱如此见:看见
C.为都官尚书改:改任
D.孝绰数免黜坐:因……获罪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
B.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
C.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
D.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
【小题3】(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
(2)其年,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18 04:4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祿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中统元年,为燕京宣抚使。燕多剧贼,造伪钞,结死党杀人。德辉悉捕诛之,令行禁止。然事多不白中书,由是忤平章王文统意,去位。至元元年,授太原路总管。至郡,崇学校,表孝节,劝耕桑,立社仓,一权度,凡可以阜民者无不为之。嘉禾瑞麦,六出其境。五年,征为右三部尚书。人有讼财而失其兄子者,德辉曰:“此叔杀之无疑。”遂竟其狱。权贵人为请者甚众,德辉不应,罪状既明,请者乃惭服。
十五年,德辉独军围合州。单舸济江,薄城下,呼守将王立出降。安集其民,合人自立而下,家绘事之。十七年,置中书行省,以德辉为安西行省左丞。是年,西南夷罗施鬼国既降复叛,诏云南、湖广、四川合兵三万人讨之。兵且压境,德辉适被命在播,乃遣安珪驰驿止三道兵勿进,复遣张孝思谕鬼国趣降。其酋阿察熟德辉名,曰:“是活合州李公耶,其言明信可恃。”即身至播州,泣且告曰:“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德辉以其言上闻,乃改鬼国为顺元路,以其酋为宣抚使。其后有以受鬼国马千数谮德辉于朝者,帝曰:“是人朕所素知,虽一羊不妄受,宁有是耶!”
德辉卒年六十三,蛮夷闻讣,哭之哀如私亲,为位而祭者动辄千百人。合州安抚使王立,衰绖率吏民拜哭,声震山谷,为发百人护丧兴元。播州安抚使何彦请率其民立庙祀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B.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C.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D.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中书行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行省”或“省”。
C.“嘉禾”, 古人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人们认为嘉禾是政治黑暗、天下丧乱的征兆。
D.“宣抚使”, 中国历史官名。唐后期派大臣巡视战后地区及水旱灾区,称宣抚使。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该职,管理军民,参用士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辉德行合一。他立志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曾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抄录书籍诵读不息,专心求教。
B.李德辉心系百姓。在太原,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诸如兴办学校、旌表节孝、鼓励农业、设立社仓、统一度量衡等。
C.李德辉重安抚,不尚杀伐。鬼国酋长阿察久闻李德辉曾经保全合州人性命的事迹,认为其为人可信,所以最终领着国人归顺了朝廷。
D.李德辉深受尊敬。朝廷任命鬼国酋长为宣抚使,之后该宣抚诬告德辉收受鬼国贿赂,朝廷不予理睬。李德辉死后,鬼国少数民族及合州民众对他表达了敬重、怀念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
(2) 帝曰:“是人朕所素知,虽一羊不妄受,宁有是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也。少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高祖相结托,分义甚深。孝昌中,北州沦陷,子如携家口南奔肆州,为尔朱荣所礼遇,假以中军荣以子如明辨时事,数遣奉使诣阙,多称旨,孝庄亦接待焉。尔朱荣之诛,子如知有变,自宫内突出,至荣宅,弃家随荣妻子与尔朱世隆等走出京城。
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商有旧疑感出为由线州史子如恨泣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朝夕左右,参知军国。高祖镇晋阳,子如时往谒见,待之甚厚,并坐同食,从旦达暮,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
子如性既豪爽,兼恃旧恩,簿领之务,与夺任情,无所顾惮。子如至定州,斩深泽县令;至冀州,斩东光县令。若少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子如义旗之始,身不参预,直以高祖故旧,遂当委重,意气甚高,聚敛不息。时世宗入辅朝政,内嫌之,寻以赃贿为御史中尉崔暹所劾,禁止于尚书省。免其大罪,削官爵。未几,起行冀州事。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转行并州事。
受禅,以有翼赞之功,别封须昌县公,寻除司空。子如素无鲠正,不能平心处物。世宗时,中尉崔暹、黄门郎崔季舒俱被任用。世宗崩,暹等赴晋阳。子如乃启显祖,言其罪恶,仍劝诛之。显祖引子如数让之曰:“崔暹、季舒事朕先世,有何大罪,卿令我杀之?”因此免官。久之,犹以先帝之旧,拜太尉。寻以疾,时年六十四。谥曰文明。
(选自《北齐书·卷十八》,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
B.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
C.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
D.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军:古代军队作战时一般分左、右、中或上、中、下三军,主帅居中军发号施令。
B.诏:帝王颁发的命令或文告,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也称“诏书”或“诏令”。
C.受禅:古代有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主动禅让的帝位称为“受禅”。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把天子的死称为“崩”,大夫的死称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子如不顾安危,知恩图报。他南逃肆州之时,受到尔朱荣的礼遇;尔朱荣被杀,他从皇宫内冲出来,跟随尔朱荣妻子儿女等奔出京城。
B.司马子如追随高祖,受到优待。高祖进占洛阳,子如派使者前来致贺,被高祖任命为大行台尚书;高祖镇守晋阳,他不时地前去拜访,受到高祖优待。
C.司马子如依恃旧恩,狂妄自大。他主管的部门,一切凭他的兴趣爱憎办理,如果对方语言稍不合意,便让武士拖拽拉扯,刀刃架到脖子上。
D.司马子如处事不公,遭到免职。司马子如向显祖进谏,要求将曾经弹劾过自己的崔暹诛杀,显祖责备了他,并免去了他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以子如明辨时事,数遣奉使诣阙,多称旨,孝庄亦接待焉。
(2)时世宗入辅朝政,内嫌之,寻以赃贿为御史中尉崔所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注】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攻,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京城不守,始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 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 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使亲信持归报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缢。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选自《宋史》卷446)
【注】①邻伍:邻居。  ②蠲(juān):免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韐摄帅鄜延 摄帅:代理帅职
B.故款附以图自安   款附:诚恳依附
C.夏使愆期不至 愆期:延期
D.益厉战守备 厉战:磨砺兵器备战
【小题2】对文中画虚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B.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C.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D.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韐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
B.刘韐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
C.刘韐义勇兼具,守一方安宁。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D.刘韐尽心国事,为国赴义。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
【小题4】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2)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若弼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室,由东汉开始设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北周的齐王宇文宪把贺若弼任命为记室。
B.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文中高祖,是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开皇是他的庙号。
C.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从北周开始,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D.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C.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立刻把他斩首。
D.贺若弼有计谋,有军事才干。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大败敌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
译文:
(2)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