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若弼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
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
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
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
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
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
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室,由东汉开始设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北周的齐王宇文宪把贺若弼任命为记室。 |
B.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文中高祖,是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开皇是他的庙号。 |
C.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从北周开始,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 |
D.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
C.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立刻把他斩首。 |
D.贺若弼有计谋,有军事才干。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大败敌军。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
译文:
(2)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