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
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
世之志,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温察而异之,问日:“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
者,何也?”猛日:“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
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日:“卿与桓温岂并世
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日: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日:“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节选自《晋书·王猛传》)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
B.《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F车”。“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一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利。“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对官吏有罢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对事情有个人见解。如他与桓温交谈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王猛是既有判断力又能接受建议的人。如徐统征召他,他逃走不应召;他本打算辅佐桓温,但在老师的建议下没去,最终选择了苻坚。
C.王猛深得苻坚赏识。王猛曾因杀一小吏而受到苻坚亲自审问,但他认为杀人确有酷政之嫌,但这也是为政的需要,最终苻坚称赞他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
D.王猛也有缺点。他对善与恶也尤其分明,即使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恩惠也要报答,但小小的怨恨他也要报复,这一点为人轻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19 04:17: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深恨于此    恨:怨恨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但愿,希望
C.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抗论:据理力争
D.南乡拜而死    乡:通“向”,向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 古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种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男子在18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
B.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平任相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高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释: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管理
B.久之,汉王之 患:担忧
C.行功邑,重之 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 捐:捐献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恣所为,不问其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神机妙算。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得象字希言,世居泉州。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得象长而好学,美姿表,为人庄重。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本寺丞。真宗将东封泰山,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得宗谔金一奁;数日博又负,即反奁与宗谔,封识未尝发也。其度量宏廓如此。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逾年,为翰林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帝谓得象曰:“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陕西用兵,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兼枢密使,辞所加官。明年,以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得象无所建明,御史孙抗数言之,得象居住自若。既而章十上请罢,帝不得已,许之。
(选自《宋史·章得象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B.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C.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D.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翰林学士,也简称翰林,供职于朝廷,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休致、耆老、罢职等说法意思类似。
D.亲戚,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一般来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得象颇受器重。真宗时,章得象曾奉命出使契丹,并升任右谏议大夫;后来章得象去世,皇帝又特地前去吊唁。
B.章得象气度非凡。章得象曾在李宗谔家玩博戏时赢了他一盒金子,过了段时间又输给李宗谔时发现盒子没有封条。
C.章得象为官清正。他的为官品行受到了皇帝的称赞,特别是在中书省时,没有亲戚因为私情而得到他的照顾。
D.章得象历任多职。他自科举进入仕途,做过大理评事、玉山县令、台州知州,在刑部、兵部、工部等多个官署任过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2)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不结党营私,为官正直。徐阶担任首辅期间,高拱刚刚被任用,朝中大臣各有依附,互相攻击之时,陈以勤持中立立场,不偏私某人,亦不诋毁他人。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穆宗即位后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