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武帝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列侯国就:到,往
B.乃贾生曰短:诽谤
C.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既:既然
D.谊自为傅无状伤:悲痛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于郡中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B.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木受绳则直
C.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直不百步耳,亦走也
D.其说皆自谊之涂有饿莩而不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贾谊曾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老,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都一一实行。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2)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6 05:33: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停。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了,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车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日:“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日:“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B.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C.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D.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中的“侯”是我国古代爵位中的一种,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拜良为既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于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婚姻,在本文中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国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
B.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
C.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
D.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
【小题7】【小题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早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湣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淘为吴郡,拥弊衣读书,足不踰户。其从兄颤出游,要湣孙,湣孙辄称疾不动。叔父淑雅重之,语子弟曰:“我门不乏贤,湣孙必当复为三公。”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太宗泰始元年,转司徒左长史。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吏。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事宁,授中书监,即本号开府,领司徒。以扬州解为府,固不肯移。三年,徙尚书令,卫军,开府如故,并固辞。加侍中,进爵为侯,又不受。时齐王功高德重,天命有归,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粲谋克日矫太后令,使韫、伯兴率宿卫兵攻齐王于朝堂,黄回率军来应,秉、侯伯等并赴石头,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诛之,资仓门得入。时粲与秉等列兵登东门,僧静分兵攻府西门。粲与秉欲还赴府,既下城,谓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僧静挺身暗往,粲子最觉有异人,以身卫粲。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仍求笔作啓云:“臣义奉大宋,策名两毕,今便归魂坟垄,永就山丘。”僧静乃并斩之。粲死时,年五十八。

(选自《南史·袁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B.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C.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D.粲慷概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六朝时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设立府署并选置僚属,也指设府选僚的官员,文中指后者。
D.“石头”,古城名,三国孙权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六朝时为军事重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粲幼时家贫,读书勤勉刻苦。袁粲年幼丧父,由母亲供养,他常常裹着破衣读书,足不出户,叔父很器重他。
B.袁粲临危不乱,救国家于危急。桂阳王休范叛乱,众将颓然,袁粲慷慨陈辞,鼓舞将士振奋出战,平灭叛军。
C.袁粲淡泊名利,功高不受厚禄。袁粲位居高位,却无意官位,皇帝因其平贼有功,欲加官进爵,他皆不接受。
D.袁粲忠义有节,不忘旧主嘱托。齐王欲改朝,袁粲念及先帝嘱托,不愿侍奉二姓皇帝,谋划假传谕令引兵攻齐。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
(2)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说话有条理) ,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晋书 · 王羲之》
【小题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B.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C.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D.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职务。
D.《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自幼说话迟钝,没有让人感到奇异的方面,直到十三岁时,被周凯赏识,这才逐渐获得美誉。
B.太尉求婿,遍观王氏子弟,待选者中惟王羲之若无其事,卧东床袒腹饮食自若,太尉叹道:“这才是我真正的佳婿! ”
C.朝廷公卿因羲之才能卓著,多次征召他出任侍中、吏部尚书、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他却一再推辞,未受任命。
D.王羲之生性爱鹅,听说一道士养有好鹅,便去观看,道士请求为书《道德经》,当以鹅相赠,羲之欣然从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屈原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田,字公载,澶渊人。登进士第,知应天府司录。欧阳修荐其才,通判广信军。夏竦、杨怀敏建策增七郡塘水,诏通判集议,田曰:“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因奏疏极论,谪监郢州税。
久之,通判冀州。内侍张宗礼使经郡,酣酒自恣,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诏配西陵洒扫。摄度支判官。袷享太庙,又请自执政下差减赉费,唐介论其亏损上恩,出知蕲州。俄提点湖南刑狱,介与司马光又状其倾险,改知湖州,徙庐州,治有善迹。
移桂州。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而犒贿加腆。土豪刘纪、庐豹素为边患,讫田去,不敢肆。京师禁兵来戍,不习风土,往往病于瘴疠,田以兵法训峒丁而奏罢戍。或告交耻李日尊兵九万,谋袭特磨道,诸将请益兵,田曰:“交耻兵不满三万,必其国有故,张虚声以吓我耳。”谍既得实,果其兄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宜州人魏利安负罪亡命西南龙蕃,从其使入贡,凡十反,至是龙以烈来,复从之。田因其入谒,诘责之,枭其首,欲并斩以烈,叩头流血请命。田曰:“汝罪当死,然事幸在新天子即位赦前,汝自从朝廷乞恩。”乃密请贷其死。
熙宁初,加直龙图阁、知广州。广旧无外郭,民悉野处,田始筑东城,环七里,赋功五十万,两旬而成。初,役人相惊以白虎夜出,田迹知其伪,召戒逻者曰:“今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谨捕之。”如言而获。城既就,东南微陷,往视之,暴卒,年五十四。
田为人伉直自喜,临政以清,女弟聘马军帅王凯,欲售珠犀于广,顾曰:“南海富诸物,但身为市舶使,不欲自污尔。”作钦贤堂,绘古昔清刺史像,日夕师拜之。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
(选自《宋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九十二,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 发:揭露,揭发
B.讫田去,不敢肆 讫:到,至
C.乃密请贷其死  贷:代替
D.田迹知其伪  迹: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久之,通判冀州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B.①往往病于瘴疠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今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 ②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B.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C.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D.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田在担任冀州通判期间,有一位叫张宗礼的内侍在冀州纵酒放肆,张田告发了这件事,结果得罪了执政大臣,被唐介和司马光弹劾,改为湖州知州。
B.张田分析问题常有独到见解,有人报告说交耻国将要袭击特磨道,许多将领认为应该增加兵力以防不测,张田认为他们是因为国内有变故在故意虚张声势。
C.张田在修筑广州东城的时候,有人传言说有白虎在夜间出现,张田经过一番查证,认为这一定是有人假扮,让巡逻的人按照自己的话在树林中抓到了白衣人。
D.张田的妹妹许给马军将领王凯,南海特产丰富,张田又担任市舶使,有着便利条件,他们打算去广州卖珠子和犀角,可是张田不想玷污自己,没有参加。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
(2)谍既得实,果其兄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