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 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B.文灿既主抚议/ 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 帝既不复诘 / 廷臣亦莫言之
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D.文灿既主抚议/ 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 廷臣亦莫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B.国子监博士: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C.父忧:父丧的婉辞。根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无论此人官居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天起,必须辞官回祖籍,为父守制27个月,这叫丁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
D.兵部尚书: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兼国防部长。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闹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一些官员剿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让他们承担过错,并毛遂自荐代替他人,皇帝没有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小题4】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②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6 02:5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聈,沧州景城人,后徙洛阳。聈少孤,好学,长豪旷,不乐为衔检事。擢明经第,始调清苑尉,历除殿中侍御史。会朔方元帅魏元忠讨贼不利,劾奏副将韩思忠败,律当诛。聈以“思忠偏裨,权不己制,且其人勇智可惜,不宜独诛”,固争,得释,聈亦出为渭南令。

景龙末,授桂州都督。州有兵,旧常仰饷衡、永。聈始筑罗郛,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漕,百姓赖之。后求归上冢,州人诣阙留。有诏:“桂往罹寇暴,户口凋瘠,宜即留,以须政成。”在桂逾期年,人丐刻石颂德。初,刘幽求放封州,广州都督周利贞必欲杀之,道出聈所,聈知其故,留不遣。利贞移书督趣,幽求惧曰:“势且难全,正恐累君,奈何?” 聈曰:“公之坐,非朋友所绝。聈在,终不忍公无罪就死。”俄崔湜等诛,幽求复执政,故诏幽求为刻石辞。迁鸿胪少卿,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开元二年,吐蕃以精甲十万寇临洮,次大来谷,其酋坌达延以兵踵而前。聈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军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去贼五里,令曰:“前是寇,士大呼,鼓角应之。”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互一舍而近。聈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追至洮水,败之,俘获如积。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清源县男,兼原州都督。九年,兰池胡康待宾据长泉反,陷六州,诏郭知运与聈讨平之。封清源公,官一子。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⑥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卒,尚书左丞相,谥曰忠烈。

(摘编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

(注)①聈:读“yǒu”。②罗郛:城圈外围的大城。“郛”读“fú”。③埭:读 “dài”,土坝。④凋瘠:衰弱贫病。“瘠”读“jì”。⑤坌:读“bèn”。⑥讵:读“jù”,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B.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C.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D.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第,参加明经科考被录取。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至宋代废除。
B.朔方,古代郡名。西汉元朔二年置,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今指东方。
C.吐蕃,唐时藏族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的政权,定都逻些(今拉萨)。
D.尚书,官名,唐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聈豪迈开朗,敢于据理力争。朔方元帅魏元忠讨伐贼寇失利,弹劾副将韩思忠战败,要判韩思忠死刑,王据理争辩,韩思忠终获释放。
B.王聈兴利除弊,造福桂州百姓。他任桂州督都时,内城外边修筑外城,撤去守城军队,修筑水坝,开垦屯田几千顷,百姓因此得到了好处。
C.王聈心怀正义,敢于担当负责。广州都督周利贞要杀死流放到封州的刘幽求,王知道其故后,留刘幽求在自己住所,使刘幽求重新掌权。
D.王聈善用奇兵,战胜入冠之敌。吐蕃用十万精兵侵犯临洮,他先用疑兵使数以万计的吐蕃军自相惨杀,后用奇兵猛撞敌军,俘获堆积如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桂往罹寇暴,户口凋瘠,宜即留,以须政成。
(2)公之坐,非朋友所绝。聈在,终不忍公无罪就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代称国家。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能文  予作文以记之
B.称为“羊岱”,不名也 句读不知
C.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枝枝相交通
D.汝宜吾此意 默而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B.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C.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D.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小题3】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每空不超过6字。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
(4)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2)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驽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还。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投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列传・独行列传》

(注)①鸣犊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鸣犊,后亦泛指贤臣。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B.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C.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D.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文中意为王莽代皇帝处理政事。
B.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僭”意为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C.博士,古为官名,是草拟文书奏章、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官员。
D.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称之为“赙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赶上王葬代替皇帝处理政事,李业托病辞去官职,关起门来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以此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B.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刘咸欲将其下狱,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李业才没有入狱。
C.公孙述羞于不能将李业召来,派大鸿胪尹融带了毒酒捧着诏书来威胁李业:如果他动身,就授予他公侯的爵位:不肯动身,就杀掉他。
D.尹融百般劝说李业应上为侍奉了解自己的人,下为子孙考虑,这样身体和名声都可保全,李业矢志不屈,终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官军。仲文背城结阵,设伏于麻田中,毗罗军大溃。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日: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 于仲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阅不倦    耽:沉迷B.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仲文伪,让军颇骄    北:败逃D.毗罗恃众来官军   薄:轻视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子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B.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C.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D.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青时候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对他实施进攻。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于仲文可谓深谙此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懈之时,挑选精锐骑兵,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出谋划策,力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勒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溃围而遁,
(2)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