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小题1】下列加横线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之目:瞪眼看
B.虽于酒人乎游:交往
C.太子受而之舍:使……住下来
D.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待之善:与……交好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B.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C.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D.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小题3】下列对原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晋”: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位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后“三晋或晋”又为山西省别称。
B.文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选文两次提到荆轲好读书,意在突出荆轲不是刺客,而是腹中有经纶,心中有抱负的读书人!只是现实不如意,饱读诗书却无法施展抱负从而选择刺客这条路。
D.文中太子丹笔墨与荆轲不相上下,两人相得益彰。太子丹是一个礼贤士人,虚心请教,急人所难,待人真诚,善于以情动人。对田光的死及劝说荆轲采用行刺之法时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有血有肉太子形象。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奈何以见陵之怒,欲批其逆鳞哉?
(2)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31 12:3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启睿,字圣思,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也。少负才任气,喜为侠烈之行。尤嗜击剑,卧起常佩之。既补诸生,累试于布政司,不售。时对酒当歌,辄叹日:“天生徐公,胡乃老之草间!”则拔剑起舞,谩骂座上贵人,以剑拟之。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然每规人之过,辄苦口泣下,其方正又如此。
既久郁郁,一日,忽埋故剑,椎酒床,裂琴衣,削发,师事径山浮屠雪峤。踰年,南都再陷,则破关出,掘故所埋剑,夹以双斧,趋钱督师营。
督师故与启睿同社,亟引见于监国。因问所需何官方得称乎。对日:“臣请以布衣居肃乐幕,入参惟幄,出悍军旅,不必官也。”监国奇之,授以锦衣卫指挥,不拜,自称“白衣参军”。时江上诸营首鼠,互相观望,则骂曰:。“今日焚舟前进,或可一逞;逍遥坐老,以自困乎?”
一日,晨起佩剑。集其麾下百夫,屠牛飨之,谕以大义。百夫亦唯唯而泣。径自东岸渡江,直薄西岸。大兵以为游骑,不以为意,亦遣裨将御之。则奋剑直前,掩杀过半。城上乃亟出锐师为继,且戒曰:“观其帅甚奇,必生致之。”于是大兵蜂涌而至,长围四合,且战且拥。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百夫见启睿之死,亦无降者。
启睿之出也,督师力止之,曰:“军行必无复继,徒入虎口,无益也。”至是督师以诗哭之四:“呜呼!果见其出而不见入也!”
初,启睿闻辽沈日蹙,两河内溃,叹息以为国必亡,则自雕一私印曰“复明”。至是竟死。
(《鲒琦亭全集·卷八》)
①大兵:此处指清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试于布政司,不售   累:多次。
B.出悍军旅    悍:通“捍”,抵御。
C.监国奇之,授咀锦衣卫指挥 奇:奇异。
D.集其麾下百夫,屠牛飨之 飨:犒劳。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B.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C.而启睿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D.而启謇忽陷/泥淖中遂被执/谕之降则谩骂/大兵怒/刳其腹/实以草/悬之江门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启睿任侠方正。徐启睿与人喝酒的时候拔出宝剑起舞,谩骂在座的贵人,拿剑指着他们,规劝他们的过错,苦口婆心至于流泪。
B.徐启睿特立独行。徐启睿郁闷不乐,竟然把宝剑埋在地下,砸坏了酒床,撕毁了装琴的套子,剃光了头发,拜径山的和尚雪峤为师。
C.徐启睿不事功名。督师向监国引荐徐启睿,他表示无需名位,监国授予他锦衣卫指挥的职任,他也没有接受,自称白农参军。
D.徐启睿奋勇杀敌。徐启睿率领自己的部下,晓以大义,直接从东岸渡江,逼近西岸。挥剑直接上前,乘人不备进攻杀死过半敌军。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
(2)军行必无复继,徒入虎口,无益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从周少豁达,有智略。初入黄巢军,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七月,从太祖屯兵于西华,破蔡贼王夏寨。太祖临阵马踣,贼众来追甚急,从周扶太祖上马,与贼军格斗,伤面,矢中于肱,身被数枪,奋命以卫太祖。赖张延寿回马转斗,从周与太祖俱免,退军溵水。诸将并削职,惟擢从周、延寿为大校。其从入长葛、灵井,大败蔡贼。

太祖遣郭言募兵于陕州,有黄花子贼据于温谷,从周击破之。又破秦贤之众于荥阳,寻佐朱珍收兵于淄、青间。淄人不受制,复与之战,获其骁将巩约。会青州以步骑万余人列三寨于金岭,以厄要害,从周与朱珍大歼其众,掳其将杨昭范五人而还。从太祖至范县,复与朱瑄战,掳尹万荣等三人,遂平濮州。

乾宁元年三月,军至新太县,朱瑾令都将张约、李胡椒率三千人来拒战,师古遣从周、张存敬掩袭,生擒张约、李胡椒等都将数十人。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朱瑾果出兵攻外壕,我军士突出,掩杀千余人,生擒都将孙汉筠。

天复元年三月,与氏叔琮讨太原,从周以兖、郓之众,自土门路入,与诸军会于晋阳城下,以粮运不给,班师。顷之,从周染疾,会青州将刘鄩陷兖州,太祖命讨之,遂力疾临戎。三年十一月,鄩举城降,以功授检校太傅。太祖以从周抱疾既久,命康怀英代之,授左金吾上将军,以风恙不任朝谒,改右卫上将军致仕。末帝即位,制授潞州节度使,令坐食其俸,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陈留郡王,累食邑至七千户,命近臣赍① 旌节就别墅以赐之。贞明初,卒于家。册赠太尉。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六》,有删改)

(注)赍:(jī)携带。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B.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C.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D.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升官职”的意思,表示升迁官职的还有“迁”“拔”“升”等。
B.乾宁,皇帝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C.致仕,指官员因年老或衰病而被皇帝罢免职务。也称“休致”。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葛从周率军投降后,屡立战功。太祖临阵落马,从周奋力救护;他随从太祖在长葛、灵井作战,大败蔡州的军队。
B.葛从周几次平定贼乱。黄花子占据温谷,葛从周领兵征讨,一举攻克;濮州兵反叛作乱,葛从周和朱珍大破敌兵。
C.葛从周有才智谋略。包围兖州,葛从周欺骗朱瑾出兵进攻,自己率军士突然出击,杀死一千多人,活捉了都将孙汉筠。
D.葛从周于乱世中却能得以寿终正寝。葛从周有病,太祖让人代替了他的职务,准许他退休。退休后在乡间的一栋别墅里养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入黄巢军,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
(2)会青州以步骑万余人列三寨于金岭,以厄要害,从周与朱珍大歼其众,掳其将杨昭范五人而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征拜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以年老,每称疾逊位。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台辅,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D.九族,泛指亲属。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舒不愿要虚名。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这样就能留下高洁的名声,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人坦诚。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C.魏舒才华出众。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晋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官清廉。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 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本纪》
(注)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项王 目:使眼色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C.至鸿门,曰 谢:感谢
D.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    勒:部署,约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B.吾得事之
C.梁以此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剑舞②书足记名姓而已 ③吾击破沛公军    ④若属皆且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C.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D.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3)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贾曾,河南洛阳人也。父言忠,乾封中为侍御史。时朝廷有事辽东,言忠奉使往支军粮。及还,高宗问以军事,言忠画其山川地势,及陈辽东可平之状,高宗大悦。又问诸将优劣,言忠曰:“李绩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高侃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绩者。”高宗深然之。累转吏部员外郎。坐事左迁邵州司马,卒。
曾少知名。景云中,为吏部员外郎。玄宗在东宫,盛择宫僚,拜曾为太子舍人。时太子频遣使访召女乐,命宫臣就率更署阅乐,多奏女妓。曾启谏曰:
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黩(xiè dǔ),无豫其间。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良以妇人为乐,蛊惑丧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而渴贤之美,未被于民心;好妓之声,或闻于人听。伏愿下教令,发德音,屏倡优,敦《雅》、《颂》,率更女乐,并令禁断,诸使采召,一切皆停。则朝野内外,皆知殿下放郑远佞,辉光日新,凡在含生,孰不欣戴。
太子手令答曰:“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俄特授曾中书舍人。曾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
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曾又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曹司名,又与曾父音同字别,于礼无嫌,曾乃就职。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玄宗念旧,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吏,入拜光禄少卿,迁礼部侍郎。十五年卒。
——《旧唐书•文苑中•贾曾传》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B.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C.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D.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放郑,《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
D.典籍,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资治通鉴》是史学典籍,《水经注》是地学典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曾的父亲贾言忠,奉命为战事给付军粮,回来后,皇帝询问战事细情,言忠把那里的山川地形都画了出来,说到了辽东可平定情况,皇帝很高兴:言忠对各个大臣的分析评价客观中肯,高宗非常同意他的分析。
B.玄宗做太子的时候,喜欢歌舞伎,命大臣每天去检查音乐,多进献乐女,贾曾多次上书劝止,引经据典,极言好舞乐的弊处,辞意中肯,玄宗接受劝谏。
C.贾曾在劝谏玄宗时,以鲁国西戎为例,说明君王耽于女乐,小则贤臣背离,重则危及国家存亡。以妇人为乐,能引起败国乱民情况发生。
D.贾曾两次被授做中书舍人官职,皆因犯父讳而推辞,第二次推辞时,大家认为官职名与他父亲名音同字不同,于礼没什么妨碍他才就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
(2)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