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 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本纪》
(注)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项王 目:使眼色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C.至鸿门,曰 谢:感谢
D.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    勒:部署,约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B.吾得事之
C.梁以此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剑舞②书足记名姓而已 ③吾击破沛公军    ④若属皆且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C.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D.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3)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5 07:3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之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B.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C.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D.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上指黄河边,联系下文的“燕师闻之,度水而解”,这里应该指齐国境内黄河南岸。
B.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庶”与“嫡”相对庶孽是宗族的旁支。
C.日中指申时。古人将一昼夜分成十二时辰,分别对应十二地支,汉代每个时辰有特定称谓。
D.表和漏指圭表和漏刻。圭表用来度量日影长度,漏刻由漏壶和刻箭构成,用来计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文武双全。晏婴在齐国受外敌威胁的优患之时向齐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不畏权贵。庄贾身为监军,却没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军门,为严明军纪,穰苴不因他是齐景公的宠臣而徇情,依法将他斩首。
C.司马穰直体恤士卒。他把将军的物资分给士兵,自己与士兵平均分配粮食,深受士兵爱戴,即使是生病的士兵也争先作战。
D.司马穰军威远扬。齐军同仇敌忾,入侵齐国的晋燕军队听闻后竟不战而屈,齐军乘势追击,收复了失去的领土。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召穰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燕晋之师。
(2)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

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七月还,从击燕王臧荼,臧荼降。高祖已定天下,诸侯非刘氏而王者七人。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汉五年八月,乃立卢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汉十一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如邯郸击豨兵,燕绾亦击其东北。当是时,陈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於匈奴,言豨等军破。张胜至胡,故燕王臧茶子衍出亡在胡,见张胜曰:“公所以重於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燕王绾疑张胜与胡反,上书请族张胜。胜还,具道所以为者。燕王寤,乃诈论它人,脱胜家属,使得为匈奴间,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

汉十二年,东击黥布,豨常将兵居代,汉使樊哙击斩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於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往迎燕王。绾愈恐,闭匿。辟阳侯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於是上曰:“卢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燕。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绾为蛮夷所侵夺,常思复归。居岁馀,死胡中。

(节选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删改)(节选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B.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C.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D.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自周始,后代多因之,其制不一。或二十五家为一里,或五十家为一里,甚至有百家为里。
B.羊酒:羊和酒。亦泛指赏赐或馈赠的物品。不同于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到了元明清时期,羊酒常作定亲礼品之用。除用作定亲礼品而外,也用作进见、致谢或慰问某人之时的馈赠礼品。
C.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人以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王: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异姓不得封王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绾与高祖同乡,两家自上辈起就相亲相爱。布衣时,卢绾就追随高祖左右,立下功劳,被封为长安候。
B.陈稀反后,卢绾亦出兵平叛。但受臣下张胜鼓惑,有了养寇自重之心,并为张胜和其家属脱罪,让张胜成为匈奴的间谍。
C.高祖平定天下后,因为卢绾功高,受群臣百官拥戴,被封为燕王,是天下非刘氏而封的七个异姓王之一。
D.高祖派樊哙攻击卢绾,卢绾逃到长城边上,直到高祖崩,卢绾也未回归汉室,卢绾和高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
(2)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啮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雕:画。②胹(ér)熊蹯(fán):煮熊掌。其肉难熟。③首山:即雷首山,又名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 ④宦:为臣隶。 ⑤毋及难:不会遭难。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盾、随会前
(2)灵公
(3)欲以赵盾
(4)伏士不能进而脱盾
【小题2】找出与“未知母存不”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小题4】选文表现了赵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小题5】请概述示眯明知恩图报的行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B.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骑皆曰 伏:心服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人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B.“麾下”,在文中指“部下”,它也用来表示对将帅的尊称。类似的尊称还有:对帝王尊称“陛下”,对皇太子、亲王尊称 “殿下”,对使节尊称“节下”。
C.“江东”,为古代地域名,指长江以东地区。因古人以东为右,故又称“江东”为“江右”。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
D.司马迁的《史记》开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其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表现了对项羽的尊重。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两个连续性的事件,表现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B.“东城溃围之战”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项羽也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C.项羽乌江拒渡表现了他的知耻重义,赐马给亭长又可见他的心地仁善,最后的赠头再次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D.文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多次运用对比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性格。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同类题5

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力攻秦(   )    ②范增目项王( )③玉( )④瞋目项王(    )⑤目尽裂(   )    ⑥沛公之参乘( )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戮力攻秦( )    ②范增数目项王( ) 
击沛公于坐( )    ④遣将守关者( )
⑤而听细说( )    ⑥坐须臾(    )
⑦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 ⑧入前为寿( )
⑨常以身翼沛公( )  ⑩臣死不避( )
【小题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小题4】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
【小题5】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
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_______________收到的效果是___________。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小题7】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8】鸿门宴上活跃着众多的人物,请概括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物的?效果怎样?
【小题9】***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
【小题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项羽的那些弱点。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