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征拜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以年老,每称疾逊位。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台辅,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D.九族,泛指亲属。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舒不愿要虚名。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这样就能留下高洁的名声,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人坦诚。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C.魏舒才华出众。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晋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官清廉。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9 12:10: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也。绰身长八尺,姿仪甚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陈左卫将军傅縡有盛名于世,见绰词赋,叹谓人曰:“虞郎之文,无以尚也!”仕陈为太学博士,迁永阳王记室。及陈亡,晋王广引为学士。大业初,转为秘书学士,奉诏与虞世南、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初为校书郎,以籓邸左右,加宣惠尉。迁著作佐郎,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居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盼隆洽。从征辽东,帝舍临海顿,见大鸟,异之,诏绰为铭。帝览而善之,命有司勒于海上。以渡辽功,授建节尉。
绰恃才任气,无所降下。诸葛颍以学业幸于帝,绰每轻侮之,由是有隙。帝尝问绰于颍,颍曰:“虞绰粗人也。”帝颔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称为贵倨,虚襟礼之,与结布衣之友。绰数从之游。其族人虞.世南诫之曰:“上性猜忌,而君过厚玄感。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绰不从。寻有告绰以禁内兵书借玄感,帝甚衔之。及玄感败后,籍没其家,妓妾并入宫。帝因问之,玄感平常时与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绰对。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治其事,绰曰:“羁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且末。绰至长安而亡,吏逮之急,于是潜渡江,变姓名,自称吴卓。游东阳,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大德舍之。岁余,绰与人争田相讼,因有识绰者而告之,竟为吏所执,坐斩江都,时年五十四。所有词赋,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览而善之 善:与……交好
B.见大鸟,异之 异:奇异的
C.绰数从之游  数:屡次,多次
D.绰至长安而亡 亡:去世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汉代出现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而太学博士则是太学中学位最高的人。
B.“大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禁中”本义是禁令所及范围之中;在古代文献里,“禁中”和“禁内”一般都用以指太子所居的宫内。
D.“大理卿”即大理寺少卿,官职名。大理寺,古代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学府,掌教育教学之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虞绰为自己与杨玄感的关系向皇上作了解释,但皇上还是怒气不消,要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B.虞绰恃才傲物和师心自用的个性,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他最后逃亡和被斩的结局都与此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C.虞绰仪表堂堂,博学多才,文采出众,得到许多人的赏识;但因性格上的原因,始终得不到皇上的重用。
D.虞绰为人任性,目中无人,与同朝官员颇有嫌隙。皇帝认为他是一个粗疏的人。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
(2)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睿字侍德,少沉敏,有行检。周太祖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者数年。七岁,袭广平郡公,邑五百户。周闵帝受禅,征为御伯。未几,出为中州刺史,镇新安,以备齐。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高祖总百揆,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行至汉川而谦反。高祖命睿率步骑二十万讨之。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崄为营,周亘三十里。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蜀人大骇,睿鼓行而进。谦将敬豪守剑阁,梁岩拒平林,并惧而来降。谦又令达奚惎等以盛兵功利州。问睿将至,惎分兵据开远。睿顾谓将士曰:“此虏据要,欲遏吾兵势,吾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谦败,将麾下三十骑遁走,新都令王宝执之。睿斩谦于市,剑南奚平。进位上柱国,总管如故。赐物五千段,食邑千户。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睿上疏曰:“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幸因平蜀士众,不烦重兴师旅,即请略定南宁。”书未答,又请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上慰谕遣之。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梁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B.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C.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D.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指爵位,指臣子获封赐的等级,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称因时而异。
B.“百揆”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C.“食邑”是中国古代君王赐予有功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对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与“疏”相同;另外还有奏、议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睿出身显赫,很受赏识。他因为是功臣之子,被收在皇宫中抚养,之后继承了广平郡公爵位,镇守新安,总是能战胜来犯之敌,深受皇帝的欣赏。
B.梁睿长于征战,有勇有谋。他率军平定王谦叛乱时,不惧敌方占据有利险要地势,用奇计,出奇兵,打败王谦,使王谦被活捉,最终平定剑南一带。
C.梁睿忠心为国,忧心边患。他极力主张征讨自侍地方偏远而不肯前来臣服的南宁酋长爨震,但高祖因天下刚定而没有同意,最终使其主张落空。
D.梁睿为官谨慎,功成知退。他懂得功高震主,也深知威名太盛容易遭人嫉妒,便大肆收受贿赂,把名声弄坏;皇帝接见他并握手言欢后,他便称病在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2)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小题2】下列对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翛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D.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并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颂,字子容。进士,知江宁县。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擢知制诰。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太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知制诰,封还词头。复下,颂当制,颂奏:“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次至李大临,亦封还。神宗曰:“台官有阙,不拘官职高下。”颂与大临执奏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知婺州。方溯桐庐,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所感。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既而妇死,元孚惭。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B.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C.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D.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考中称为及第,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殿试及第,考中进士。
B.古代倡导孝道,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即孝顺,善事父母;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
C.尊公是对别人祖父的敬称。尊,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又如尊堂指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D.九流是古代战国时代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颂为官正直,坚持按法规办事。神宗想破格提拔李定,他认为这样会毁坏法制,拒绝起草任命书,他和李大临的知制诰一职都因此被免。
B.苏颂仁厚待民,体谅百姓的苦衷。不论是犯了罪却装病的豪强妇人,还是欠了钱还闹事的吴越饥民,他都能以其悲悯之心去感动、转化他们。
C.苏颂擅长发明,科技成就很突出。他和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用的是水力而不用人力,不仅能够观测天象,还能够准确地报时。
D.苏颂十分好学,知识面非常广博。无论是经史、九流、诸子百家之说,还是天文、地理、算法、音韵、医药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他不通晓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
(2)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