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发关中兵击之,安定次:依次
B.通占对无屈,得归长安竟:最终
C.今当免悉达等,尔善言旌:表彰
D.通候其无备,夜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B.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C.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D.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B.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C.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D.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2)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30 06:2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喻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①部勒;组织,调度。②眴;使眼色.。③慴;因怕而屈服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书不成。书:识字,写字
B.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竟:完毕
C.力能扛鼎扛:用手举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亡:死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A.皆白衣冠以送之。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后则为人所制。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C.与籍避仇于吴中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D.其季父项梁。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少时学书法、剑法、兵法,什么都学,但学啥啥不成,没耐性,半途而废,让他的叔父项梁非常生气。而项羽却还在他的叔父面前为自己辩解,以表明自己志在高远。
B.在秦王朝最强大之时,面对秦始皇巡游时的威仪,项羽宣称“彼可取而代之”,透露出他非凡的气魄、志向以及直率的性格。
C.“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所反映的土著子弟敬畏项羽的事实,证明项羽的力量和才能都超过一般人。
D.剑杀殷通,夺了会稽的军政权利,表现了项羽叔侄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心理,反映了二人残酷暴虐的性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3分)
 
(2)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2分)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分)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也 聪:聪明
B.犹忧也  离:同“罹”,遭遇
C.疾痛惨,未尝不呼父母也   怛:惊惧
D.皭然泥而不者也   滓:渣滓
【小题2】下列能直接表现屈原高洁品质的一项是(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④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⑤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⑥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A.①③⑥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
【小题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与该句中的“此志”指代匹配正确的选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举类迩而见义远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程,不知其世家也。唐昭宗时,举进士,为盐铁出使巡官。唐亡,避乱燕、赵,变服为道士,游诸侯间。庄宗尝召程草文书,程辞不能。其后战胡柳,掌书记王诚于阵,庄宗还军太原,置酒谓监军张承业曰:“吾以杯酒辟一书记于坐。”因举杯属巡官冯道。程位在道上,以尝辞不能,故不用。程大恨曰:“用人不以门阀而先田舍儿邪!”

庄宗即位,议择宰相,节度判官卢质当拜,而质不乐行事,乃言程为故唐时名族,可以为相,庄宗遂以程为中书侍郎。是时,朝廷新造,百度未备,程拜命之日,肩舆导从,喧呼道中。庄宗闻其声以左右,对曰:“宰相檐子入门。”庄宗登楼视之,笑曰:“所谓似是而非者也。”

程奉皇太后册,自魏至太原,上下山险,所至州县,驱役丁夫,官吏迎拜,程坐肩舆自若,少忤其意,必加笞辱。人有驴夫于程者,程帖兴唐府给之,府吏启无例,程怒笞吏背。少尹任圜,庄宗姊婿也,诣程诉其不可。程戴华阳巾,鹤氅,据几决事,视圜骂曰:“尔何虫豸,恃妇家力也!宰相取给州县,何为不可!”圜不对而去,夜驰至博州见庄宗。庄宗大怒,曰:“朕误相此痴物,敢辱予九卿!”令自尽,赖卢质力解之,乃罢为右庶子。庄宗入洛,程于路坠马,中风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注)①檐子:轿子    ②兴唐府:地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掌书记王诚于阵(______) (2)人有驴夫于程者(______)
(3)鹤氅 (______) (4)令自尽 (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辞不能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质不乐行事 望洋向若叹曰
C.庄宗闻声以左右   孰能讥之乎
D.举杯属巡官冯道   利乘便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以杯酒辟一书记于坐。
(2)是时,朝廷新造,百度未备。
【小题4】文中“似是而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分析卢程这一人物形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夔,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太行贼陷潞州,杀其守姚璠,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安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颜色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少顷,怒解。因召潞军曰:“吾始命戮汝,今汝使君活尔矣。”皆感泣而去。朝廷闻而嘉之,拜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杨建中榜及第。(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地说这是我的职责。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同类题5

阅读《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胜曰 候:拜访B.虞常果张胜 引:牵、拉
C.而收张胜   系: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欲因此时B.单于其节
C.空以身草野D.反欲两主
【小题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B.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犯乃死,重负国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B.何以汝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克,公问其故
D.欲此时降武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